筆者從合陽公司6月6日8點班調度會上了解到,合陽公司不斷加大在防治水工作上的投入力度,有效減輕了礦井水患壓力,保證1505回采工作安全有序推進。
“礦井開采深度+320米,推測井田內奧灰水標高在+374米,井田內K中為礦井回采時的主要水患……”在采訪中,該公司地測科科長李明強一邊對照著礦井富水異常平面圖,一邊對筆者介紹著礦井水文地質情況。對于這里的地質構造和防治水工作,他閉著眼睛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李科長介紹到,預計回采到鉆場位置,可以排出水2.2萬立方米!
2.2萬立方米的水對我這個外行人來說沒什么概念,但對于專業(yè)防治水工作者來說,一旦瞬間涌出,他可以淹掉整個切眼不成問題。
2.2萬立方米,這個估計真讓人心驚膽顫!
如何才能把礦井水害這個老虎“關”進籠子,這是擺在合陽公司加快新區(qū)建設面前的難題之一。
實踐證明,礦井水害猶如洪水猛獸,防不勝防,但是只要我們管理得好,它就是可防可控的。
在探放水施工現(xiàn)場,華宇施工隊負責人介紹,“超前探放水的目的就是要對即將開采的工作面提前在進回風巷頂板打鉆水孔,釋放采面含水層的積水,為工作面開采提供有利條件。”為此,該公司依據(jù)直流電法分析,對1505首采工作面進行頂板回采前疏放水,設計布置6個鉆場,嚴格控制各個鉆場的距離和鉆眼角度,確保每個水孔都直通“龍脈”。
2014年6月,1505首采工作面進入了切眼擴幫(切眼設計寬度為7.5米)的關鍵時刻,根據(jù)地質報告分析,頂板上方賦有含水層,必須提前進行探放水,確保首采工作順利進行。地測和施工單位經過研究,比照現(xiàn)場條件,設計在1505回風巷打通探水孔,實行超前疏放。經過對鉆孔角度和深度的預測,6月3日,1# 、3#探水孔準確抵達含水層“咽喉”,1# 未出水,3#最大疏放水量達到每小時7.5立方米,截至6月6日下午5時50分3#孔3天的排水量就達到了424立方米。
在施工現(xiàn)場,看著奔瀉流淌的泉水,該公司地質技術員趙宏磊興奮地說:“只要把水放出來,在下面干起活,心就踏實多了!”
據(jù)悉,1505首采工作面預計10月份開始回采,11月可回采至鉆場位置,放水歷時共計5個月,該鉆場預計總放水量為2.2萬立方米。該公司正是始終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采取防、堵、疏、排、截等綜合治理措施,對回采進行探放水設計,先后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抽調業(yè)務骨干,成立探放水作業(yè)隊伍,破解了礦井管理的“大壓力”,為1505回采工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