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6月16日,俄羅斯切斷了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此前,俄羅斯、烏克蘭和歐盟代表已經就烏克蘭的天然氣問題進行了多次會談,但最終并未獲得進展,俄烏兩國的立場相差甚大,而面臨風險最大的歐盟無法說服俄烏中的任何一方做出實質性讓步。
三方天然氣談判涉及的問題頗多,但主要的是兩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價格和烏克蘭拖欠俄羅斯的天然氣款。對于第一個問題,烏克蘭要求執行每千立方米286美元的“市場價格”;而俄羅斯堅持不低于385美元,這是供應給歐洲各國的普遍價格。對于第二個問題,烏方要求先明確價格再計算欠款額,之后才能付款;而俄方要求先支付部分款項,否則就對烏克蘭實行天然氣預付款制度,不給錢就不供氣。
停止對烏克蘭供氣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只按照歐洲國家的購氣量供應。如果烏克蘭為了滿足本國的天然氣需求,從過境管道中截留的話,那么歐洲國家就無法獲得應有的天然氣量。更為嚴重的是,雖然未來幾個月是天然氣消費淡季,但正是烏克蘭向地下氣庫補充天然氣的關鍵時刻。如果烏克蘭的地下氣庫無法得到足夠的補充,那么,冬季來臨后的天然氣調峰能力將無法實現。即使烏克蘭信守承諾不截流,歐洲也將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局面。
俄羅斯對烏克蘭斷氣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果說以前幾次只是單純的天然氣問題的話,那么這一次是在更為尖銳的俄烏關系對立背景下進行的。在目前的形勢下,天然氣問題只是俄烏政治經濟關系全面調整過程中的因素之一。但是,天然氣問題又可能使俄羅斯與烏克蘭,乃至與歐洲和美國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預測。
從俄羅斯和歐洲來看,天然氣的主要問題既不是俄羅斯的供應能力,也不是歐洲的支付能力,而是運輸的瓶頸。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供應量的2/3需要經過烏克蘭,盡管已經建設和正在建設多條直通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但在短期內還是無法徹底擺脫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系統。
對于夾在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烏克蘭,最為重要的就是保持天然氣過境運輸國的身份,否則就失去了在大國間博弈的地位。烏克蘭方面已經提出將管道的管理權部分出讓給歐洲和美國公司,希望以此阻止俄羅斯建設新的對歐天然氣管道。
俄羅斯對烏克蘭管道系統的態度是要么控制,要么繞過。在控制無望的情況下,俄羅斯最緊迫的任務是建設直通南歐的“南流管道”,加上已經建成的“北溪”管道和“亞馬爾—歐洲”管道,俄羅斯就可以讓烏克蘭的管道變成一堆廢鐵。
但歐洲非常清楚,俄羅斯建設直通歐洲的管道并不是所謂的供應“多元化”,因為都是來自俄羅斯。因此,歐盟正在盡最大努力降低俄羅斯對“南流管道”的控制力——歐洲希望的“多元化”是氣源而不是路線,而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伊朗乃至美國都是選項。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最快的阿塞拜疆天然氣也要三四年以后才能外輸,而且數量上初期也只有區區每年100億立方米。
從短期情況看,解決俄烏天然氣問題的最好方式是雙方妥協:俄羅斯降低對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和烏克蘭支付天然氣款。按照歐盟的建議,可以按照折中的價格簽署臨時合同,并由西方國家幫助烏克蘭支付天然氣款。實際上,在斷氣的問題上,俄、烏、歐沒有贏家,而且時間拖得越久,帶來的風險越大。如果俄烏要理順天然氣關系,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那么必須實現天然氣合同的“去政治化”和“商業規則化”。
從長期看,多元化將是歐盟和俄羅斯在天然氣貿易問題上都會采取的政策,只不過方向相反,而這將進一步加快國際天然氣市場的演變。過去幾年,國際天然氣市場上的變量越來越多,變化越來越迅速,這些都將影響“天然氣黃金時代”的市場格局和定價機制。(作者:劉乾,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