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彭澤縣委書記王利
陽春三月,正是油菜花開的時節,記者驅車來到彭澤縣采訪。在計劃經濟時代,彭澤“金花、銀花”曾有著輝煌的歷史,“農業大縣”一度是人們對彭澤的印象。這兩年,隨著沿江開發和彭澤核電項目的推進,彭澤的工業后發優勢和核電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開始對彭澤有了更多的期待。
當了4年縣長、3年縣委書記的王利對彭澤的過去、現狀都了如指掌。“我認為彭澤‘三個沒有變’:一是經濟總量偏小、城鎮化水平偏低的基本縣情沒有變;二是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發展現狀沒有變;三是在新一輪區域發展中掉隊的危險沒有變。面對挑戰和壓力,我們堅決克服‘歇歇腳’、‘喘口氣’、‘慢慢來’的消極思想,把更多的精力、更實的舉措放在趕超上來……”王利說得很平靜,但她的務實讓人感動。
王利告訴記者,過去的一年,彭澤縣按照“一年四季抓兩區,不失時機抓農業”的要求,堅持以“聚力沿江、服務核電、兩區并進、爭先進位”總攬全局,以項目建設為核心,著力建機制、攻兩區,抓環境、打基礎,努力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去年,彭澤縣實現生產總值31.1億元,增長15.6%;完成財政總收入3.15億元,增長46.5%。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的排位不斷前移,全部擺脫后三,進入中三,部分指標進入前三。其中財政收入增幅由2008年的全市第四上升到全市第二;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增幅由2008年的第十一位躍居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繼續保持全市第四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王利說,市委、市政府提出舉全市之力三年決戰工業2000億,再一次吹響了全市趕超發展的號角。作為彭澤來說,就是要三年決戰工業120億。圍繞“三年決戰工業120億”的目標,彭澤將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工業,抓項目就是增后勁的觀念,始終做到“四個突出”:一是引項目突出招大聯強。繼續以32支招商小分隊為組織形式,以蘇、浙、閩、粵等沿海地區為重點,主攻大企業,盯緊大集團,及時掌握世界500強、國內200強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投資擴張信息,著力引進一批5億元、10億元以上的內資項目和千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二是上項目突出產業聚集。進一步發展壯大船舶制造、紡織服裝、精細化工、礦產建材四大支柱產業。三是建項目突出投產達標。把2010年作為“項目竣工投產年”,從服務層面促進項目早見效,確保列入全縣重點調度的38個工業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力爭開工項目投產率達到80%以上。四是老項目突出增資擴能。推進一批重點企業繼續追加投資、擴能改造、新上項目。
王利說,園區是決戰工業、加快趕超的“主戰場”。為此彭澤將舉全縣之力,加快園區建設步伐,打造彭澤趕超發展的最強極。增加投入,加強園區投融資平臺建設,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多渠道籌措園區建設資金,確保每年園區基礎設施投入不少于1億元,其中2010年投入將超過2億元。擴大規模,立足“一園五區”的現狀,加快沿江開發,啟動磯山化工區1000畝土地征用,實現綜合工業區與磯山化工區之間連片開發。完善功能,加快園區路網、水網、電網和管網等建設。
王利認為,城區是決戰工業、加快趕超的“助推器”。2010年彭澤將按照興城勢頭不變、固投增幅不降的要求,緊扣“濱江山水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目標,在拉框架、擴規模、建精品、出形象上積極尋求突破。重點打造江河新區,建成淵明小學,啟動文化藝術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規劃建設,適時啟動市政廣場等公共設施建設,精心打造秀水河景觀帶,把江河新區打造成集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文化教育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新區。
王利說,核電項目是決戰工業、加快趕超的“變速箱”。作為建國后我省最大的國家投資項目,彭澤核電的開工建設將是彭澤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堅持把服務核電項目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來抓,加強與核電公司的協調與溝通,積極做好參與核電建設施工隊伍的服務工作,同時做好核電移民戶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計解決好核電移民長遠生計等問題,為實現在2010年年底,具備澆筑第一罐混凝土的條件作出我們最大的努力。堅持以核電為依托,大力發展以核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