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持續增加,但水環境的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8,253.5億元,比2003年增長了3.3倍,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0.1%。2004~2012年期間,我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也不斷提高,從2004年的7,387萬m3/d提高到13,693萬m3/d,增長了約85%。盡管國家對環保問題日益重視,環境治理力度也在加大,但全國水環境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地表水總體為輕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較重。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I~III類、IV~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71.7%、19.3%和9.0%。水質為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國控重點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60.7%、26.2%、1.6%和11.5%。富營養、中營養和貧營養的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27.8%、57.4%和14.8%2013年,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監測總數為4,778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800個。水質優良的監測點比例為10.4%,良好的監測點比例為26.9%,較好的監測點比例為3.1%,較差的監測點比例為43.9%,極差的監測點比例為15.7%。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污水處理市場全景評估及行業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m3,人均占有量約2,000m3,僅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按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量標準劃分,我國屬于中度缺水國家。但另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用水總量持續增加,廢水排放量也穩步增長,同時廢水排放率也在增加,從2004年的8.7%上升至2012年的11.1%,提高了2.4個百分點,顯示出水資源利用率呈現下降的趨勢。水資源總體緊缺與廢水污染排放不斷增加的現狀,使我國水環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加大污水處理力度勢在必行,政策加碼將助推市場爆發增長
水環境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顯然與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相背離,水污染治理勢在必行。為遏制水污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國家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環保“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質大幅提高,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扭轉等主要目標。在主要污物排放約束性指標方面,與“十一五”相比,增加了水中氨氮指標,并要求到2015年末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排放總量在2010的基礎上分別削減204.1萬t和26.4萬t。同時,在地表水水質方面也設定了約束性目標。
“十二五”水環境保護主要指標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整理
2012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從國家層面敦促各省(區、市)完成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功能區限值納污控制指標分解確認工作。2012年4月,國務院出臺《“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提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能力、污水處理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及再生水利用率等多項具體目標,并加大城鎮污水處理投資力度。2012年5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提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提高工業污染防治水平、系統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等多項任務。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送審稿)》(“水十條”)已報請國務院審議,這是繼“大氣十條”之后的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據環保部官員向媒體透露,“水十條”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原則、目標及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主要目標是加快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水環境安全,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該計劃預計投入資金達2萬億元。目前市場對“水十條”出臺的預期十分強烈,該計劃一旦發布,水污染防治戰役將全面打響,水處理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