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和戰略資源。作為新能源代表的核電重啟,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關頭,意味著什么?
“對我國來講,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必須擺脫能源外部依托,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黃小祥在4月15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成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著重安全發展核電,并強調“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
分析人士認為,這無疑為我國核電下一步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意味著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在傳統房地產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新能源產業被寄予提振我國經濟增速,為穩增長增減重要砝碼。
“十三五”我國新能源將規模化替代化石能源
根據國際能源室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應增量中的三分之二將來自于新能源,新能源動力的增速將遠大于傳統,到2035年新能源將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力,可以預見在新能源革命和工業化的浪潮中,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2014年11月12日發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方承諾,到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峰值,同時,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也在“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舉辦期間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對新能源的發展非常有利。“在全球能源發展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發展迎來了一個重大的機遇期。從全球范圍和我國來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經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流,主要國家和我國已經進入了這一發展通道。
2020年后我國將進入新能源發展的高峰階段。“十三五”期間,新能源將呈現規模替代能源、生產側和消費側可再生能源全面轉型的特征。
梁志鵬說,“十三五”期間新能源發展將呈以下特征。一是可再生能源從補充能源,變為規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到20%。從過去的單一能源發展進入品種多元化、地域廣泛化,與傳統能源協同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實現生產側的可再生能源轉型,太陽能發電將成為能源在生產結構方面轉變的主力。消費側方面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已形成互補系統,以及可再生能源與熱力綜合共融的分布式能源發展,智能電網提供基礎設施的支持條件;
三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形成分區域能源戰略和調整??稍偕茉簇S富的地區,向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先進地區看齊,實現區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高消費地區,向區域外輸送能源的特高壓通道為主的轉變,優先輸送可再生能源電力;東部地區將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
從全球范圍和我國來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經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流,主要國家和我國已經進入了這一發展通道。”梁志鵬舉例表示,在歐美的新增電力裝機當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經占到60-70%,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化石能源的投資,我國的新增電力裝機當中,可再生能源已經占到一半,按投資計算,新增裝機60%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說,全球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未來已是一個大的趨勢。
四是在消費側實現能源全面轉型,可再生能源供熱和電能替代。目前能源局組織100%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域,系統性轉型。智能技術和信息互聯網技術廣泛的應用,投融資促進成本下降
新能源產業將迎來長足發展機遇
當前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凸現,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我國經濟從依靠資源要素投入的外延式高速增長,轉入了以創新驅動,結構升級,節能環保為特點的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李河君會認為,新能源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探索新常態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路徑和國際合作新模式,在黃小樣等業內人士看來,于加強環境保護,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出于可持續發展和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的考慮,分分根據自身實際,推出能源計劃,為占據先發優勢,一場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展開,以風電、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不斷創新。
美國近年來推出綠色新政,大力支持太陽能生物燃料,風能及清潔媒技術等新能源技術。歐盟推出“2020能源戰略”和“2050能源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達到全部能源消費量的20%,到2050年這一比例達到了75%,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領域研發力度,一批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對我國來講,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必須擺脫能源外部依托,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黃小祥在上述論壇期間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這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去年以來投資增長速度逐月回落,但新能源的投資和裝機都增長很快。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3GW,居全球首位;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穩步增長,裝機容量以20.5GW高居全球榜首。
2014年年底,國家頒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打造中國能源升級,重點實施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四大戰略。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綠色化概念,而發展新能源產業,正是實現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資源環境約束下,新能源憑借低碳、清潔、高效、可再生等優勢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會逐漸上升。
2015年,在我國大力推進綠色化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將是我國新能源產業迎來長足發展的新的力量。黃小樣認為,如何引導新能源民營企業擴大投資,讓市場主體不斷迸發新的活力,將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國務院研究室副司長范必在上述論壇期間也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建立可再生能源基金、對燃料乙醇進行補貼等。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