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的影響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從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傳統能源結構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未來能源結構轉變,與以往變革所不同的是,這輪能源變革改變的不僅是能源產品本身,能源的生產形態也將隨之變化。就能源互聯網目前階段的主要“痛點”而言,能源互聯網的“入口”應該是分布式能源的推廣和普及。分布式能源必將替代集中式能源,成為能源生產的主流。
近日能源互聯網工作會議順利召開,能源互聯網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會議表明,國家現在正在抓緊制定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力爭三個月左右、最遲年底完成。據悉,這是“互聯網+”概念提出后,國家能源行業主管部門首次正式組織探討能源互聯網、進行能源互聯網的頂層設計。
其中,有企業人士這樣闡述了有關能源互聯網的概念:“目前,互聯網與傳統工業結合,以提升傳統行業的效率,形成新經濟業態逐漸成為主流思路。而能源互聯網也是“互聯網+”戰略的題中應有之意,對推進電力市場化和新能源發展,尤其是對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意義深遠。”因此能源互聯網對分布式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目前能源互聯網開展最好的國家就是德國,在德國能源互聯網主要體現在電力行業中的改革創新方面,因為德國的電力市場結構是配售分離的。售電企業是能源互聯網最積極的參與者和創新者,因為這些公司在創新過程中得到了收益。
再者,從產業鏈環節來看,銷售端也更容易形成與互聯網的接口,例如充電樁、電動車、網上交易平臺、虛擬電廠、智能電表等各種創新接入方式,創造了數不勝數的商業模式。
未來中國也將大力發展能源服務,中國能源行業一定會出現新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商業模式,亮點就是互聯網和分布式能源的深度融合。從能源產品方面看,可再生能源將逐漸占據主流,天然氣等清潔氣體能源將成為重要支撐;從能源市場參與主體看,由于用戶對能源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市場主體將呈現多元化態勢,分布式能源成為新的市場單元,消費者對傳統大能源公司的依賴逐漸降低;從市場交易方面看,由于“人人既是消費者,也可以是生產者”的能源互聯網的特征,能源交易就呈現多邊化的特征,各類交易主體在市場中既自由競爭,又相互協作,最終實現能源效率最優和能源價值的最大化。
如果將這一概念和用戶端結合在一起而言,更低廉的成本、更優質的服務、更自主的權利將是他們能夠得到的好處。通過能源互聯網讓更多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利用,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資源利用角度看,它極大提升了利用效率,對個人而言,自發自用既能降低成本,而且多余的能源可以直接賣給其他消費者,去掉了中間環節,交易成本自然也會降低。
現在能源互聯網通過大電網與微電網的技術融合,使得分布式發電的消納范圍大大擴大。這對于當前受制于電網安全性顧慮而裹足不前的風電、光伏和天然氣等分布式能源有望在能源互聯網時代實現質的飛躍。
能源互聯網和分布式能源是互相交融、互相依存的關系,他們之間更像是一對情人,抒寫著一段動人而又驚世駭俗的戀情。未來的世界是能源互聯網和分布式的天下,而我們的生活也將實現智能化、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