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大無比的迪拜購物中心(Dubai Mall)里,每一個游客都需要手持一份購物中心地圖,才能確保自己不至于完全迷失在這個迷宮般的全世界最大購物中心里。像迪拜所有“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建筑物一樣,這里幾乎有你所知道的所有國際品牌,甚至連日本大型連鎖書店紀伊國屋書店在這里也有一家,在所有號稱一站式購物的商場中,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購物。
“這里是全阿拉伯世界的中心,我到過一些國家,連電影都看不到,那個地方的土豪們于是定期到迪拜來,瘋狂血拼,瘋狂娛樂一頓。我有一個客戶,就在這里買了套房子,一有空就全家來這里。他們光在這里面就能滿足所有需求了,這就是Dubai Mall為什么要做得如此巨大、如此全,沙漠城市中甚至建起了滑雪場的原因。”常年在中東國家做貿易的彭意佳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迪拜是海灣國家石油經濟的集中體現。來自石油國家的土豪們,支撐起了“阿拉伯世界商貿中心”的迪拜奇跡,然而2014年底以來國際油價的長時間波動,讓堅持不減產的海灣國家發展模式蒙上了一層陰影。近來,國際油價經歷了連續八周下跌,更跌破了今年以來的低位—從年初至今,原油價格已經下跌超過50%,連土豪國也有點扛不住了。在依賴于周邊石油生產國經濟建筑起來的迪拜,油價波動終于開始波及普通人的生活。
取消燃油補貼 一起拼車上班
8月的第一天,阿聯酋正式取消維持多年的燃油補貼,讓國內的石油和柴油價格都與國際市場接軌,以緩解財政壓力。在此之前,阿聯酋汽油零售價為每升50美分,柴油價格為每升64美分,在美國,每升汽油的零售價為84美分。
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i的解釋是這樣的:“取消油補在一個氣候變暖的世界是必要的措施,這將有助于減少燃料使用。從長期來看,這一政策促進了公共交通的使用,從而緩解金融沖擊。此外,取消汽油補貼有助于降低對石油的依賴,促進阿聯酋發展強健、穩定、技術先進的經濟體系。”
對于一個在夏季溫度高達40℃的沙漠城市里興建真滑雪場的國家來說,減少燃料使用對抗氣候變暖的解釋聽上去有點虛弱,但財政支出也許真需要支持了。據了解,阿聯酋每年投入的燃油補貼獎金300億美元,據阿聯酋《海灣時報》7月29日報道,受油價下跌和地方政府收入減少影響,阿聯酋中央政府2015年政府收入預計下降22.4%。
分析人士預計,阿聯酋2015年政府預算將產生306億迪拉姆(約合84億美元)的赤字,占GDP比重為2.4%,這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財政赤字。為此,阿政府不得不將其政府支出縮減4.2%,并取消34.3%的包括燃油補貼在內的政府補貼,補貼取消后,阿聯酋的汽油、柴油價格將分別上漲24%和29%。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歐佩克海灣成員國對燃油提供的補貼排在世界前列,不過,在海灣成員國里,阿聯酋的燃油補貼是最少的。
然而這一次,油價似乎跌勢難止。不到一周之后,國際原油價格又經歷了一次暴跌,跌破每桶45美元的今年油價低位,到了8月10日,更一度跌破每桶44美元。近年來,每逢全球性金融危機、油價波動,迪拜都曾傳出過經濟危機,甚至一度“破產”。不過,在過去的這些風波里,還沒試過取消燃油補貼。
除了土豪,迪拜更多的是普通人,取消燃油補貼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活,于是,充滿違和感的“拼車上班”開始出現在土豪國。
在迪拜,軌道交通不算太發達,像在中國的大城市里一樣,每逢上下班時間要等幾趟車的情況很常見,而列車因故障中途停下頗長時間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在距離市中心較遙遠的一些地區,公共交通更不發達,道路設計也相當不適合步行。“在我們的這個偏僻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很難。我們的社區附近只有兩輛公交車通往阿布扎比,并且公交車時間表也對不上。”一名施工檢查員John Galindo這樣抱怨。
法拉利被棄路邊
與普通上班族相比,富豪們對經濟危機的感受也許更加深刻。早在去年,就有人發現迪拜機場停車場上被遺棄的豪車。這些已經鋪滿沙塵的豪華汽車中,寶馬、奔馳、奧迪是標配,法拉利、保時捷、勞斯萊斯也不鮮見—在迪拜大多數城區,并沒有傳聞中浮夸的滿大街豪華跑車列隊,更受歡迎的是豐田越野車,成群結隊的豪華汽車,在越接近棕櫚島的區域越常見。
根據阿聯酋本地媒體報道,這些塵封的豪華汽車,不見了蹤影的車主們大多被當地人描述為外地投資者。他們來到迪拜,開著豪華汽車混跡于上流社會,尋找商機。然而,當阿聯酋日漸深陷于經濟泥沼中,這些負債累累的車主只好“飆車”來到機場,以最快的速度坐飛機逃離。被留在機場停車場的這些豪華汽車里有車主留下的貸款文件、草草留下的道歉字條等。它們通常只有一個命運,被警察拉走,送到拍賣會上,以便宜的價格被出售,每一年,都有數百輛這類豪華汽車被賣出。2012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還出現過一輛傳奇的法拉利Enzo—法拉利Enzo是法拉利60周年紀念版,而且以法拉利創始人的名字命名,當時限量399輛,加上一輛給教皇的特別版,一共只生產了400輛。
自全球金融危機至今,這一屬于迪拜的奇觀仍然存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