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企中化集團下屬企業(yè)——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正式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45萬噸。中化泉州成功獲成品油出口配額權,標志著此前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壟斷成品油出口的局面被打破。
另據了解,明年起,部分地方煉油企業(yè),也將擁有成品油出口資質及配額。而此前,原油進口也已“放權”——自年初以來,國內已有7家民營企業(yè)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隨著原油進口權和成品油出口權的“雙權”漸次放開,越來越多的新面孔正在悄然進入石油石化這個巨大的市場,讓人耳目一新。
石油石化行業(yè),是一個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由于投資額巨大,且事關國計民生,長期以來,國內原油進口權和成品油出口權由“三桶油”掌控。近十多年來,借助工業(yè)經濟快速推進和汽車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東風,三大巨頭迅速崛起,體量越做越大。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三足鼎立”下的石油石化行業(yè),由于缺乏更多的競爭者,出現效率低下、產能過剩、定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整個行業(yè)的市場化改革因此提上日程。在涉及石油石化行業(yè)改革的諸多選項中,通過放權引入更多競爭者,成為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
筆者以為,在石化產業(yè)整體產能過剩大背景下逐漸開放“雙權”,意義重大,其市場化和改革的意圖十分明顯。
從市場主體看,由于地方煉油企業(yè)多數是民營企業(yè),這些民企進入市場后,在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終端價格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將對三大巨頭形成影響,乃至倒逼“三桶油”進行結構性改革,繼而推升國內整個行業(yè)的競爭水平??梢灶A期的是,今后,三大巨頭之外的企業(yè),一旦在原油供給和成品油銷售方面獲得一定的市場地位,一場比拼成本管控、產品質量、價格的競爭就將拉開序幕,這些新進入的“鯰魚”,無疑將激活石油石化這個過去相對閉塞的市場。
當前,市場經濟已進入深水區(qū),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幕正在徐徐開啟,石化、金融、電信這些過去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yè),不可避免將迎來市場化改革。我們有理由期待,隨著更多競爭者的進入,一股股巨大的“鯰魚效應”可以激活這些巨無霸行業(yè),從而大幅度降低整個國民經濟交易成本,為市場化改革和整個國民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福建省是石油石化大省,在漳州、泉州、寧德等地形成多個石油石化產業(yè)基地。此次成品油出口權“放權”在泉州實現破冰,是福建省石化領域一個重要的標志性事件。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原油進口權和成品油出口權的漸次放開和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福建省的石油石化產業(yè),將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fā)展契機。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