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烏斯太熱電廠在困境中起步,在艱難中發展。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煤價不穩定運行、蒙西電網供大于求、火電環保壓力巨大等不利形勢,通過認真貫徹蒙能集團各項決策部署,通過強化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始終保持了較好的安全形勢和經營業績。
回顧烏斯太熱電廠的發展歷史,在累計資金到位不足50%的情況下,實現了首臺300MW機組投產發電,創造了該型機組投產發電到位資金最少的全國紀錄;2013年兩臺機組實現了全年無非停、無備用、無檢修,同時被國家能源局授予300MW級“A級機組”榮譽稱號,創造了內蒙古電網雙機并列連續運行最好記錄,在全國也屬于領先地位。
一直以來,烏斯太電廠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意識、勇于突破自我的創新意識、節能降耗爭創效益的經營意識、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意識、不斷超越自我的發展意識充分融入到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經營管理、人員管理的細節中,使該廠收獲了機組長周期安全運行、雙金牌機組榮譽和盈利能力持續增強的碩果。
一、 創新意識:觀念、技術、管理都要打破常規
火電廠資金技術密集,技術更新很快,只有緊緊追隨技術領先,及時對影響設備健康穩定的因素進行技術改造,才能提升機組的安全效益水平。但出于安全系數的考慮,有些新的技術應用及改造被不少電廠視為有風險的項目。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設備在線檢修模式,在機組不停運的情況下,嚴格組織輔機倒停輪修和設備隱患排查工作,促進了機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2號機組電除塵器在運行中由于內部短路退出運行,該廠在采取措施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性的進行在線處理,在機組運行中成功消除了內部短路電場缺陷;在1號機組大修中進行DCS控制系統改造,在2號機組正常運行不停機的情況下打破慣例進行了全廠公用設備控制系統改造,成功實現“拆舊接新零錯誤、公用切改不停機”;另外,還創新開展了空預器在線高壓水沖洗工作,使困擾該廠兩年多的引風機搶風導致機組限出力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使機組達到滿出力。打破常規、持續創新是驅使烏斯太人不斷挑戰自我、實現目標的法寶。投產以來,2號爐未發生過受熱面爆管事件,安全運行1484天;1號爐實現1179天未發生受熱面爆管事件。1號機組自2011年大修后連續無檢修運行1058天,期間最長連續在網運行576天;2號機組最長連續在網運行585天。
打破常規不僅體現在運行期間,還體現在停機檢修管理方面。該廠極為珍惜每次停機消缺的機會,需要停機停爐才能消除的重要缺陷,提前將技術方案、備品備件和工器具做好準備,一旦有機會可以最快速度進行處理,將停機時間縮到最短。2014年,該廠1號機組停機檢修,進行了低氮燃燒器改造和脫硝系統煙道接口,通過精心組織、晝夜施工,僅用33天就完成了低氮燃燒器改造,節約停機改造工期至少一周。在2號機組A級檢修中,有脫硫增容改造、脫硝改造、低氮燃燒器改造、汽動引風機改造、DCS改造等大型技改工程,項目之多、任務之重史無前例。廠里首次在脫硫改造中引入了吸收塔平移技術,實現39.8米高、500噸重的脫硫吸收塔成功平移,本次平移內蒙古第一臺,但平移距離為國內最長達到34米,為電廠節約停機時間至少60天,減少3億千瓦時的發電量損失。汽動引風機改造工程是在脫硫增容改造取消旁路檔板的基礎上,利用該廠得天獨厚的工業供汽優勢,也是背壓式汽動引增合一風機在國內燃煤火電機組上的首次應用。投運后全廠綜合廠用電率降低1.5個百分點,供電煤耗降低約5克,年節約廠用電約5000萬度,節能效果極其顯著。
技術管理中的創新帶來了眼前的效益提升,人員管理中的創新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最大保障。該廠生產管理人員都是一崗多能,專業主管檢修運行兼顧,非生產崗位更是多崗一人、能簡則簡,堅持開展減人提效,充分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打破發電廠檢修專業的常規管理配置,將熱工專業和繼電保護合并成立熱繼專業,并組建了設備綜合維護隊,包含了土建、機務、電氣等多專業工種,實現根據員工的技能與表現動態調整崗位與收入,在自主技術改造工作中體現了很強的戰斗力。打破常規的還有干部提拔任用方面,該廠充分尊重和發揮生產技術骨干的才能,高度重視愛學習、進步快的年輕員工的培養。幾年來,通過生產技術比武與公開的業績綜合考評,從一線生產員工中選拔了7位年輕運行值長,任用兩名業績突出的80后年輕人為運行部、生產部兩個電廠主要部門的負責人,不僅為企業管理補充了新鮮血液,也極大的調動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與進取意識。
二、經營意識:眼睛向內深挖內潛、科技創新降本增效
電廠生產成本中,燃煤比重最大,汽車進煤一向是管理難題,因資金緊缺,技術監控設備缺少,管理難度無形中增大,針對這一難題,在燃煤管理制度和方法上進行革新。成立了燃料管理效能監察小組,有效遏制違法違紀事件的發生;根據煤炭市場行情適時采用“競價入廠”的辦法,使得每期入廠標煤價格大幅下降;在摻配煤管理上精細化控制,增加煤場堆煤面積,實現對煤泥進行充分晾曬,為低熱值煤的摻配創造了有利條件。2014年累計摻燒配煤90萬噸,強化煤場、檢斤、檢質和采制化管理,降低推土機油耗和煤場管理費用, 2014年累計降低燃料成本2057萬元。
從企業經營和效率的角度考慮,凡是電廠自身能完成的技改項目,堅持不外包,既節約了外委費用,又保證了施工質量和工期進度。通過開展對標管理、優化運行方式、實施節能技改等手段,主要能耗指標持續改善;全面強化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積極落實挖潛增效、節能降耗、修舊利廢等各項措施。電廠自主完成的給水泵5500千瓦高壓電機的變頻改造,成為為數不多的國內300MW機組中鍋爐給水泵采用高壓變頻調節的電廠,改造后給水泵耗電率降低20%,經濟效益顯著。
同時,以“爭創效益”為總體目標,以“節油、節水、節電、節煤”為切入點實現節能降耗。對一次風機、熱網循環泵、輔機循環泵、凝結水泵、引風機等大功率轉機實施變頻改造,使發電廠用電率大幅度降低;通過對冷卻水、工業廢水、脫硫廢水等實施了一系列節水工程,實現了小改造、大效益。
三、管理意識:嚴格管理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件
在管理實踐中,烏斯太熱電廠始終把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作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把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資源進行開發。烏斯太的企業管理嚴格、精細,但充滿人性化。嚴格管理就是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廠內規章制度以保證安全,而以人為本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發揮人的作用、維護人的尊嚴、珍惜人的生命。
一直以來,廠內生產管理系統政令暢通、秩序良好,安全監督體系和安全保證體系運轉順暢,安全管理做到了各負其責、責任到人。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并在日常管理中能夠得到真正落實。我們認為“落實”二字是烏斯太電廠安全生產管理的精髓所在,是烏斯太電廠企業文化的靈魂。在烏斯太現場,凡事涉及到安全的地方,任何人都是“最高指揮官”,只要發現現場有違章行為,隨時都可以舉報,一經確認立即對舉報人進行現金獎勵,對于不安全事件全部要進行“四不放過”認真調查和責任考核。截至目前實現安全生產2315天,未發生人身傷害和設備損壞事故,安全形勢整體良好。
在嚴格管理的背后,則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潤物細無聲的細節管理。每月對生產現場及時發現重要缺陷隱患的員工給予張榜和現金嘉獎,極大的提高了一線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將舊的彩鋼棚庫自力更生改造為職工體育健身場所,開設了職工健身房、臺球室和棋牌室,為機組集控室配備了咖啡機和觀賞魚缸,為運行人員的工作餐配備了水果,為私家車提供了自助洗車設施。工作之余,舉辦各種體育文化活動,豐富了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烏斯太充分做到以人為本與嚴格管理兼顧、把“愛”和“嚴”有機結合,做到嚴之有理,愛之有度。在管理中體現關愛,在關愛中實施管理,形成了獨特的烏斯太企業文化。
四、發展意識:創新轉型發展模式,堅持節能環保理念
烏斯太熱電廠投產初期,面對多數火電企業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發電主業的實際,及時分析地理優勢與市場需求,確立了“穩定發電主業、以熱保電、以汽促電”的經營策略,經營業務從單純的發電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既開拓了效益增長點,同時贏得了阿拉善行署和當地企業的支持。
電廠經營業務的成功拓展,主要是“供熱”和“供汽”領域走在了周邊火電企業的前面。阿拉善經濟開發區是以鹽化工、煤化工、水泥、多晶硅等行業為重點的大型循環經濟示范區,工業蒸汽需求量巨大,各企業的用汽主要由自身小鍋爐供應,投資大、成本高、污染嚴重。烏斯太熱電廠及時捕捉到這一市場機遇,在蒙能公司與阿盟政府、阿拉善行署的支持下,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通過技術攻關,將主機改造成供汽機型。2010年5月,開始向園區供應工業蒸汽,機組負荷和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為了進一步增加供汽量,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引資方式,自行完成多條供汽管道的建設,先后融資7000多萬元,實施了工業供汽增容改造,供汽能力增加到每小時300噸,使當地多家企業成為長期合作伙伴。該廠不僅在內蒙古地區,已經成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工業供汽火力發電廠,樹立了火力發電廠和工業用汽企業的“熱電聯產、循環經濟”合作新典范。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