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企業智庫”概念,并將其列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意見強調要“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和企業智庫”。2015年11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進一步將智庫體系細致劃分為四小類,更加具體地指出要建設依托大型國有企業的研究機構——“企業智庫”。
“企業智庫”是針對集合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問題導向型”智囊機構,相當于企業的“大腦”,一般由企業中的信息化情報部門或下屬科研機構擔任,負責知識資源采購與整合、知識門戶構建等工作。它不僅要圍繞集團科研、經營戰略等問題提供最佳策略和方法,更需“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技術方向、產業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項目等問題開展決策咨詢研究”。研究成果以行業分析報告、集團戰略發展咨詢報告、科研決策報告等呈現。作為溝通政府與企業,連通研究與實踐的重要中介與環節,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體現對于智庫的高度重視。
政府工作的明確指引,為企業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以基礎能源為代表的石油石化、電力設計、建設建材、交通規劃等國有集團各級研究院所、技術中心對此高度重視,圍繞國家“十三五”創新轉型發展驅動戰略,紛紛制定并落實智庫建設方案,利用大數據與知識管理等技術手段提升決策與創新服務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協創新平臺”致力于幫助研究中心形成協同研究聯盟,打造協同研究中心與平臺,深化協同研究運行機制,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切實把中國社會科學院打造成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2015年12月31日,中國知網與“2022年冬奧會”大數據應用協同創新中心正式簽訂《中國知網協同創新平臺使用許可合同》。此次簽單不僅拉開知網與“2022年冬奧會”大數據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在交通、環境等領域合作的序幕,更標志著知網戰略轉型產品——“OKMS協同創新平臺”正式投放市場。
然而,從目前各行業智庫的實際運作來看,大部分行業研究機構除了通過申報行業和企業項目,部分參與行業與集團企業的戰略決策外,主要工作是按領導意圖,為已制定的戰略部署尋找論證,很難有機會自主開展深入的前瞻性研究。這種現狀嚴重制約了各行業智庫對發展方向和趨勢的預判,嚴重阻礙了行業智庫探求新思路,進而為相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新的見解、思路和建議,推動整個行業新的發展等正常職能。
另外,隨著國民經濟各產業鏈的不斷升級與延伸,不同行業與領域之間不斷融合,很多戰略決策或科研項目涉及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對于智庫,若想更好地解題,往往需要跨部門、跨機構甚至跨行業智庫彼此協同,但無論是線上線下的會議、通訊,還是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很難實現圍繞某個復雜問題的深入研討。而隨著研究項目實施方案的不斷細化與分工,協同更是難上加難;而對于行業和企業決策者,需要的也不再是單純的解題方案,更多地是希望通過全程指導、監督并論證決策與執行全過程,提高決策取舍的準確性,確保實施方案的有效性。
實際上,我國各行業研究機構內部不乏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思維與才能的智庫人才,但受各種主觀與客觀因素影響,極少有機會將有價值的想法和決策建議,傳遞給行業/企業決策者。大部分智庫人才盡管在行業政策研究、重點技術攻關等戰略研究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成果和經驗,但這些隱性智慧成果長期散落于不同機構、不同部門和不同個人,有的隨著人事調動和調整甚至白白流失。可以說,各行業的智庫作用停留于初期的被動檢索階段,尚未調動知識資源的自主能動性,核心價值遠未得到充分發揮,機遇不能把控!
對于企業智庫而言,發現一個撲朔迷離的現象和問題,挑戰一項難點紛繁的重要研究,或去攻克一個充滿變局的戰略目標,以何種方式組織一個團隊或群體協同創新、統一思想、協調行動,將群體智慧發揮到極致,正成為各行業機構決策者與智庫的共同需求!
企業智庫面臨服務平臺優化、服務內容更新、服務形式的“三座大山”。而要客服這些難題,首先要明確優秀的企業智庫搭建,需要兩大基礎:
一是完整的行業知識網絡體系,對國內、外異構資源整合,從專業領域、時間跨度積累的海量咨詢池中提升知識信息推送的及時性、精準度、全面性,滿足“一站式”檢索更高需求,更好提高企業科研效率、降低資源成本,改善科學決策水平。二是支持群思群智的協同創新平臺,這也是智庫轉型的關鍵點。當中的重點就在于:利用互聯網群智群策的信息共享屬性,最大程度地匯集和開發跨領域專家的智力資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