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火電
  • 重磅|2018政府工作報告:淘汰關停不達標

重磅|2018政府工作報告:淘汰關停不達標

2018-03-05 13:52:28 北極星電力網整理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能源電力重點: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1、加強散煤治理,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2、優化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

3、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高鐵、核電等裝備走向世界。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

1、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三、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1、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2、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

3、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4、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

5、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開創新局面。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制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十二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五年來,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財政收入從11.7萬億元增加到17.3萬億元。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1.9%,保持較低水平。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

五年來,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高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1.7%。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萬億斤。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 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萍歼M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千多戶增加到1萬6千多戶??焖籴绕鸬男聞幽埽谥厮芙洕鲩L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五年來,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億3千多萬。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棚戶區住房改造2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700多萬戶,上億人喜遷新居。

五年來,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并取得扎實成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綠色發展呈現可喜局面。

剛剛過去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并好于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居民收入增長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失業率為多年來最低;工業增速回升,企業利潤增長21%;財政收入增長7.4%,扭轉了增速放緩態勢;進出口增長14.2%,實際使用外資136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這是五年來一系列重大政策效應累積,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為功的結果。

過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的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再次令世界矚目,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

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穩中向好。

這些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我國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遇到不少兩難多難抉擇。面對這種局面,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確立區間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明確強調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增加、收入增長、環境改善,就集中精力促改革、調結構、添動力。

采取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推動實現更高層次的供需動態平衡。經過艱辛努力,我們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避免了“硬著陸”,保持了經濟中高速增長,促進了結構優化,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斷鞏固和發展。

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情況下,著眼“放水養魚”、增強后勁,我國率先大幅減稅降費。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結束了66年的營業稅征收歷史,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元,加上采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實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降低利息負擔1.2萬億元。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盤活沉淀資金,保障基本民生和重點項目。財政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內。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廣義貨幣M2增速呈下降趨勢,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采取定向降準、專項再貸款等差別化政策,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改革完善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外匯儲備轉降為升。妥善應對“錢荒”等金融市場異常波動,規范金融市場秩序,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

緊緊依靠改革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年來,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產能基礎上,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加大去產能力度,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職工安置。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三四線城市商品住宅去庫存取得明顯成效,熱點城市房價漲勢得到控制。積極穩妥去杠桿,控制債務規模,增加股權融資,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連續下降,宏觀杠桿率漲幅明顯收窄、總體趨于穩定。多措并舉降成本,壓減政府性基金項目30%,削減中央政府層面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60%以上,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推動降低用能、物流、電信等成本。突出重點加大補短板力度。

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出臺現代服務業改革發展舉措,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促進了各行業融合升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經營主體大批涌現,種植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從30%提升到40%以上。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推動傳統消費提檔升級、新興消費快速興起,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

優化投資結構,鼓勵民間投資,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強基礎、增后勁、惠民生領域。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9000多公里增加到2萬5千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從9.6萬公里增加到13.6萬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萬公里,新建民航機場46個,開工重大水利工程122項,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帶網。五年來,發展新動能迅速壯大,經濟增長實現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這是我們多年想實現而沒有實現的重大結構性變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破除要素市場化配置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針對長期存在的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問題,我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微觀管理、直接干預,注重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

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縮減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記、注冊資本等商事制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行“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取檢查人員和檢查對象、及時公開查處結果,提高了監管效能和公正性。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施一站式服務等舉措。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群眾辦事更加便利。

(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著力激發社會創造力,整體創新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擴大科研機構和高??蒲凶灾鳈?,改進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支持北京、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新設1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帶動形成一批區域創新高地。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體系。各類市場主體達到9800多萬戶,五年增加70%以上。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

(四)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國企國資改革扎實推進,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兼并重組、壓減層級、提質增效取得積極進展。國有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去年利潤增長23.5%。深化能源、鐵路、鹽業等領域改革。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財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全面推行財政預決算公開,構建以共享稅為主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格局,啟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大幅增加、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三分之二。

基本放開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深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改革,強化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機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出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方案。實施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長期實行的藥品加成政策,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確權面積超過80%,改革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生態文明績效考評和責任追究制度,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開展省級以下環保機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各領域改革的深化,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五)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著力實現合作共贏,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升。

倡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起創辦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聯互通、經貿合作項目落地。設立上海等11個自貿試驗區,一批改革試點成果向全國推廣。改革出口退稅負擔機制、退稅增量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設立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覆蓋全國,貨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一半以上,進出口實現回穩向好。外商投資由審批制轉向負面清單管理,限制性措施削減三分之二。外商投資結構優化,高技術產業占比提高一倍。加大引智力度,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增加40%。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高鐵、核電等裝備走向世界。新簽和升級8個自由貿易協定。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相繼啟動,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中國開放的擴大,有力促進了自身發展,給世界帶來重大機遇。

(六)堅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著力推動平衡發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加快成長。

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編制實施相關規劃,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出臺一系列促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改革創新舉措。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加強援藏援疆援青工作。海洋保護和開發有序推進。實施重點城市群規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絕大多數城市放寬落戶限制,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

(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財力緊張情況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中央財政五年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800多億元。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群體就業得到較好保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持續超過4%。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600多萬農村學生。啟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點高校專項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人數由1萬人增加到10萬人。加大對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力度,4.3億人次受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

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萬人次受益,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實現直接結算,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持續合理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低保、優撫等標準,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近6000萬低保人員和特困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2100多萬人。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3%以上。全民健身廣泛開展,體育健兒勇創佳績。

(八)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著力治理環境污染,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拳整治大氣污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加強散煤治理,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優化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提高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加強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推進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嚴肅查處違法案件。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簽署生效,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堅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著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訂法律95部,制定修訂行政法規195部,修改廢止一大批部門規章。省、市、縣政府部門制定公布權責清單。開展國務院大督查和專項督查,對積極作為、成效突出的給予表彰和政策激勵,對不作為的嚴肅問責。創新城鄉基層治理。完善信訪工作制度。擴大法律援助范圍。促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數量持續下降。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管,強化風險全程管控。加強地震、特大洪災等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健全分級負責、相互協同的應急機制,最大程度降低了災害損失。加強國家安全。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有力維護了公共安全。

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部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嚴控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和財政供養人員總量,“三公”經費大幅壓減。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查處和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懲處腐敗分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


正文未完,請點擊分頁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政府工作報告,淘汰,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