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面臨著新經濟發展周期,新的地緣政治周期,新的技術變革周期。這對國家和企業,以及個人都將帶來深刻且長遠的影響。
這個大背景帶來的是挑戰,更是機遇。當我們聚焦到細分行業,當房地產企穩進入新常態,暖通相關產業如何聚力謀共贏?
雙碳戰略機遇下,時代推崇的正是“破舊立新”, 暖通空調企業如何率先破局,在行業競爭中拔得頭籌?
新周期需要新引擎,海信日立如何謀增長求新生?綠色發展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底色,海信日立又將如何通過綠色發展賦能全行業?未來,海信日立將通過何種組合拳詮釋其新質生產力?
2月6日,“聚力 破局 新生”2025海信日立合作伙伴大會揭曉了答案。
新周期中的六連冠,聚力賦能全產業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海信日立整體多聯機份額23.1%,以“六連冠”的姿態,連續6年穩居國內市場第一。
海信日立不僅實現了數量上的6連冠,而且實現了發展質量上的絕對領先。
2024年5月31日,“雙碳”背景下第一部緊密結合技術措施和案例分析的制冷熱泵技術報告——《制冷熱泵助力碳中和·技術途徑與案例(2024)》(以下簡稱“報告”)在青島發布。作為全國首部制冷熱泵技術報告,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日立”)以占比60%的案例為報告提供了詳實的實踐經驗及數據支撐,在產政學研多方強強聯合的基礎上,不僅讓報告具有前瞻性、科學性,更具實操性、指導性。
作為國內高端中央空調市場龍頭企業,海信日立以全生命周期運維能力孵化更多商機、通過渠道融合成效初現。這家公司將綠色發展為己任,引領和賦能全行業“雙碳”戰略和“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與方法,通過制冷熱泵技術應用的細分場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使用、回收的全流程綠色覆蓋。
企業是實踐綠色低碳發展的載體,海信日立不僅戮力踐行,還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奔赴低碳之約。目前,海信日立的綠色革新已經覆蓋了生產制造的全產業鏈條;通過設備技術革新,海信日立還與430多家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實現了產品端單位碳排放降低41%、生產過程碳排放降低16%的耀眼成績。
未來,海信日立將通過以下幾步賦能全產業,提供高價值——開拓渠道、流量共贏、聚焦高端、多聯優勢、水氟聯動、ECO-B、持續投入。此外,海信日立還將建立行業首個產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臺,為企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供更加智慧的技術創新路徑。
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引領新質生產力
綠色發展是海信日立的底色。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資源日益緊張,節能降碳已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議題。作為暖通行業的引領者,海信日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推動節能降碳目標的實現,踐行清潔能源的發展。例如,榮成市虎山鎮空氣源熱泵供暖項目采用海信超低溫風冷模塊熱泵機組超80臺,為其綠色發展、節能降碳帶來新的變量。
此外,由于我國空調等制冷產品的存量巨大,因此,對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以存量求發展,以改造求低碳,對于整個行業的節能降碳至關重要。海信日立在設備更新改造方面成績同樣亮眼。以揚州恒遠集團大樓更新改造為例,海信日立通過主動對存量設備的維保更新,實現了碳排放的大幅下降。
此外,智能制造是綠色發展的利器和加速器。隨著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推動全球制造業進一步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海信日立黃島工廠作為全球首座多聯機中央空調“燈塔工廠”,為中央空調行業乃至全球制造業的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生動詮釋。
海信日立聚焦多聯機生產提質增效的重要難題,以及制造、供應鏈、質量、測試等各環節痛點需求,創新打造了40多個行業先進場景。其中包括建成行業首個兩器黑燈生產車間、導入自適應焊接自動化和多工段集成自動化、實施包裝生產無人化等20余項行業首創技術,實現產品開發速度提高37%,勞動生產效率提高49%,生產成本降低35%。
信心為經,實力為緯,擁抱綠色未來
2025年是我國“雙碳”目標提出的第5周年,也是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的關鍵之年,還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我國譜寫“十五五”規劃的提筆之年。
在此關鍵時刻,海信日立將一如既往地開展建筑節能降碳行動、交通運輸節能降碳行動、公共機構節能降碳行動等,將節能降碳寫入每一筆。
2025年,海信日立還將繼續發揮多聯機優勢,聚焦舊改業務:在對口政策與財政支持這兩架馬車的拉動下,將大規模設備更新駛向快車道。
此外,海信日立針對全場景將提供更新改造綜合解決方案,包括氟換氟、氟換水和水換水、熱泵節能改造;提供全流程保障,包括能耗監測與現狀分析,專家建議與更新方案,智慧集控與數字化運營,快速安裝與售后服務等等。
狄更斯的《雙城記》中有一段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也是絕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未來,機遇和挑戰并存,而有準備有擔當的企業,將率先擁抱挑戰,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