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光伏工程的設計與建構,是一項旨在采集陽光而建立的大型專業電氣工程。而從事這一領域的電氣工程師,被人們稱為“追光人”。江燕興,一位以追光為己任的光伏電氣工程師,多年來深入設計、建造光伏電站的一線,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為光伏工程設計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創新。
為了追逐太陽的能量,工程師們往往要將光伏電站建在偏遠的荒漠或險峻的山區,這導致光伏電站常常需要面對極端天氣的長期挑戰。為了支持大國工業與萬千燈火,光伏電站的使命就是充分利用每一縷陽光,在保障自身的電能存儲能力的同時,確保穩定供電。在江燕興看來,保證光伏電站布局設計的高度協同,是完成光伏電站使命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光伏電站運作的過程當中,智能電網建設的遲緩導致光伏電站難以與電網高效協同,限制了光伏發電的并網效率和電力調度,這不僅妨礙了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也制約了光伏產業的規模化擴張和優化配置。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江燕興經過大量的技術積累與深度思考,融合互聯網通信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針對光伏電站設計和建設項目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與痛點開發了“基于大數據的光伏智能布局設計軟件”。
該軟件集成了先進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模型,幫助光伏電氣工程師對海量的設計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與處理,從歷史數據與參考案例中提取出有價值的規律和模式,以提供科學的設計依據。例如,在光伏組件的布局設計中,軟件能夠綜合考慮地形地貌、光照強度、風速風向等多種因素,利用優化算法計算出最佳的組件排列方式和角度,以最大化地接收太陽輻射,提高系統的發電效率。同時,該軟件還具備智能模擬功能,能夠模擬不同設計方案在實際運行中的發電情況,幫助工程師快速評估和優化設計方案,縮短周期降低成本。該軟件運用新思維、新技術、新策略,直擊光伏工程設計中的痛點,不僅為工程師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行業帶來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了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同時,江燕興沒有忘記將個人使命與行業發展緊密相連。作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活躍成員,他不僅憑借扎實的專業和深厚的洞見全力推動產業進步,還參與構建了一個共同成長的行業生態。他積極參與人才培養計劃,并不遺余力地向公眾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價值,增強社會認知,同時在政策倡導方面,他努力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確保技術與政策雙輪驅動,加速新能源戰略從藍圖變為現實。江燕興的每一步行動,都是對可再生能源事業的一次深情擁抱,助力推動著行業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穩步前行。
江燕興近20年的光伏事業之路,是中國光伏產業從萌芽到輝煌的縮影,他與無數“追光人”一同,以對清潔能源的執著追求和對地球未來的深切關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從早期的勤奮探索到技術鉆研和革新,他在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中留下了深刻的個人印記。以他為代表的中國“光伏人”,其努力與成就,如同時代浪花中的璀璨光點,照亮了中國光伏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轉變之路。面對未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江燕興堅定地站在創新的前沿,不僅持續推動著產業的技術邊界,更以其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著后來者,共同繪制著中國光伏乃至全球新能源的宏偉藍圖,彰顯了個人奮斗在時代洪流中的非凡意義。(文/尹松)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