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期盼已久的《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有望下半年推出。
相關人士告訴風芒能源,老舊風機改造升級,涉及多種因素,需要多部門協調,比較復雜。正式稿估計最快下半年出來。
對于《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行業最焦灼關注的是風電場改造升級中的“以大代小”問題。
早期中國風電市場受制于技術和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大量機組運行至今表現不佳,經濟性和安全性問題突出。
某央企區域運維負責人表示,老舊機組被“以大代小”后,首先能摒棄其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和運維難度。其舉例,很多機組的保護控制邏輯和現在安全防護要求不匹配。之前750kW、850kW等一拖三的變速系統很容易由于關鍵部件損壞或障礙,造成飛車或倒塌等事故發生。
加之,部分備品備件因停產或進口供應斷檔,機組檢修工作量大、停機時間長、運維成本較高。上述機組如果想通過改造去解決,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金錢、精力投入的。投入與形成效益很容易不成正比。
另外,早期風電市場搶占的都是國內三北地區等風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年平均風速高。但由于機組額定風速高、單位千瓦掃風面積較小、風能利用率較低的機組占比高等因素,風電機組容量系數、年利用小時數均偏低,相比最新機型,在同等風資源條件下,早期機組利用小時數低于1000h的更多。
風場業主對老舊機組的穩定、高效運行需求越來越迫切。上述負責人表示,“‘以大代小’提質增效效果明顯,發電量可提升1倍至數倍。非常愿意去做這個事。”
據了解,后服務市場風電機組“以大代小”中的“大”通常為3MW以上機組,“小”通常為1.5MW及以下的運行機組。截至2018年底,1.5MW及以下機型總裝機容量為98207.6MW。若這些風機全部退出,實施“以大換小”,并以1:2進行擴容,將產生至少200GW市場。
數據來源:中電聯
市場爆發前夕,涉及到的產業鏈都蠢蠢欲動。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都在焦急盼望正式文件指導到底該怎么干。”
據風芒能源了解,目前對風電機組“以大代小”的政策難點主要集中在風電機組更新的審批流程、土地使用、容量、上網電價、電網接入、項目經營權等政策問題。
例如,更新項目可能涉及機位重新選址和風電機組總容量變更等問題,業主是否需要把相關手續重新跑一遍。原地更新較大單機容量風電機組涉及基礎占用更大面積的土地問題,異地更新涉及是否需重新進行征地問題,原始機位用地還牽扯年限是否到期等問題。
另外,現在大容量機組成為主流,如果增容改造,還涉及配套電網建設、消納條件和增容容量管理問題。
最重要的是,部分老舊風電場已接近20年運營期的末尾,運營期結束后,安裝新機組的風電項目能否繼續發電運營?對于有補貼的老舊風電場,剩余運營期內的電價補貼如何發放?
來源:金風科技
上述問題雖然在《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征求意見)中有相關解釋。但是終版正式政策/指導意見還未明確,絕大多數業主都在忐忑觀望中。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真正試水“以大換小”改造的風電項目較少,總規模在1GW左右。實際完成全容量并網的不到100MW。
相關從業人士告訴風芒能源。“也希望有經驗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業主等能出來分享經驗。如何評估風電場是否需要更新改造。殘值怎么算?投評怎么過?施工方案如何優化、風機拆除與新建如何銜接才能保證盡可能減少拆除過程中的發電量損失。廢舊設備及特殊固廢怎么處理?項目實施具體需要走哪些路子,遇到什么難題,怎么解決。”
老舊風場“以大代小”絕非舊瓶裝新酒。在具體運輸、施工等環節,還有新舊設備代際差異帶來的挑戰。風機快速大兆瓦之后,受限于風電場所在區域的地形、土質及村莊、自然保護區等環境影響,更大塔筒、更長葉片可能面臨運輸困難等問題該如何解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