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使天然氣價格暴跌,但隨即的歐洲寒潮能否讓天然氣價格“回暖”?
歐洲本月將面臨一場寒流,包括德國和英國在內的國家可能會有降雪,其天然氣需求或將增加。
歐洲大陸西北部的氣溫將在3月中旬回升至正常水平,但是天氣預報顯示,北方地區將面臨為期多天的嚴寒,且本月初可能有雪。北部及東部地區寒潮將帶來寒風陣雨,但其帶來大面積影響的概率很低。
不過,即使該寒潮如預期般來襲,22年的冬天有望躋身歐洲40年有記錄以來最溫和的10個冬天之列。
此前,歐洲度過了一個暖冬,這幫助歐洲保持其天然氣儲存的充盈,并避免了能源危機期間發生“滾動停電”的末日情景。然而,寒冷的三月可能會給這些庫存帶來一些壓力。
目前,暖冬使歐洲天然氣價格自去年8月的高位下降超80%,達俄烏沖突前的水平。
需求大幅下降疊加地域能源危機逐漸消弱,造成此輪下跌,歐洲天然氣價格連跌三個月,這是自2020年以來陰跌時長最久的一次。
TTF荷蘭天然氣期貨基準股指期貨于2月下跌19%,年初至今已累計下跌近40%。
IEA警告,歐洲的樂觀局面今年可能會因亞洲(尤其是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增加而改變,屆時貨物競爭恐將加劇。去年中國嚴格的疫情封控政策抑制了國內能源需求,為歐洲進口創紀錄的液化天然氣和補充能源儲備預留空間。
如今中國已解除封控,其需求便是個“巨大未知”,如果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下降加上經濟迅速擴張,2023年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可能同比激增35%。
IEA表示:“這將在國際市場上引發激烈競爭,價格可能回到去年夏天高點,這尤其讓歐洲買方市場不安。”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