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設備確認完畢,可以進行遠程操控……”6月20日,在晉能控股集團同忻礦,工人在井下智能化工作面進行安全巡查后通過5G可視手機向指揮中心進行安全確認。
隨后,該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井下的采煤機、運輸機、轉載機等井下綜采設備相繼聯動運轉。沒有轟鳴的機械、飛揚的煤塵,在整潔敞亮的調度指揮中心,只見在監控屏幕上各類數據的跳動間,煤炭就源源不斷輸送到了地面儲煤倉。近年來,這一幕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智能化煤礦生產中。
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礦山安監局局長黃錦生介紹,目前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經達到1300余個,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到694處。智能化建設投資總規模接近2000億元,已完成投資超過1000億元,現場應用的煤礦機器人達到31種、1000臺套。
礦山智能化建設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礦山安全生產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舉措,也是礦山安全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山西省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能源革命區域性、綜合性改革試點。作為煤炭大省,近年來山西不斷推動智能化煤礦建設,加快煤炭產業數字化轉型。今年以來,《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和煤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實施方案》《關于煤炭產業和數字技術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針對數字化、智能化煤礦建設的文件相繼出臺,全省智能化煤礦建設如火如荼展開。
以晉能控股集團所屬的同忻礦為例,該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集團相繼投入使用了變電所巡檢機器人、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等系列智能設備,而這些智能設備的應用不僅實現了“減人增效”,更有效避免了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這些智能化機器人利用攝像、計算機、自動檢測、自動分析等多學科領域技術,可以有效減輕人工勞動強度,進一步增強礦井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晉能控股集團同忻礦相關負責人說。
6月初,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馬蘭礦,該礦所安裝的智能化綜采應用系統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取得了良好反響。
山西焦煤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機電部副部長張云文介紹,該系統利用各類傳感器、攝像頭等數據采集設備,通過高速可靠的網絡傳輸,將綜采面各設備納入統一的集中監測監控、數據處理分析平臺,改變了工作面各設備信息孤島的狀態。
“智能化綜采應用系統實現了井下順槽集控倉和地面分控中心遠程操控割煤,平均單班作業可以減少5到7個人,效率提高了30%。”張云文介紹,近年來山西焦煤集團在具體建設實踐中,以“自動化減人邁向智能化無人”為路徑,累計建成7座智能化煤礦、178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安全生產是煤炭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張云文告訴記者,目前山西焦煤集團正在多維度嘗試災害數字化管控,實施應用了一鉆探一視頻、火災智能監測、頂板在線監測和水文在線監測等系統。其中瓦斯鉆場視頻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瓦斯抽采鉆孔打鉆、卸桿、封堵及驗收的視頻錄制功能,對卸桿次數、鉆孔深度、現場作業人數等數據實時監控,保障瓦斯安全。
“智能化帶來的變革極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智能化帶給煤礦最大的效益還是在安全方面。”張云文說,以前在煤礦井下工作給人的印象是“苦、臟、累、險”,而如今智能機器人安裝到井下危險區域代替人工作業,智能監控能夠遠程操控減少現場作業,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都有效減少了人力,提高井下現場安全性。
對于未來發展,張云文表示,下一步山西焦煤集團將緊密圍繞“雙碳”目標,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數字賦能為重點,探索解決制約智能化建設的難點、痛點,開展試點煤礦掘進系統,開展智能AI視頻識別應用,實現人員位置厘米級定位、違章自動識別糾正等功能,推動智能化礦山建設。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