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國內碳酸鋰期貨價格連續2天小幅收跌,現貨價格也略有松動。”
這一方面是受到有關寧德時代3個江西工廠計劃復產傳聞的影響(目前核實有2家會復產),另一方面則是受到1月份智利碳酸鋰出口增長的影響(對中國出口環比增長43%至1.9萬噸),市場預期碳酸鋰供應量可能將有所放大,對短線形成一定壓力。
不過,從2月鋰電廠家排產情況來看,需求端依舊延續了良好的勢頭。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的日均產量均較1月份增長3%以上。四大材料中,磷酸鐵鋰日均產量環比增長約2%,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排產量環比均增長5-10%,只有三元材料略有下降。
為了滿足訂單需求,國內不少碳酸鋰企業春節期間也保持了正常生產,市場整體呈現供需兩旺的良好態勢。在此局面下,寧德計劃復產和智利出口增量,更多體現了下游市場的需求旺盛,以迎接3-4月份的旺季。
此外,雖然智利碳酸鋰出口量明顯增長,但主要反映在3月的到貨量上。而影響更直觀的澳礦去年四季度以來產量普遍下降,個別主導礦山銷量甚至明顯低于產量,有惜售挺價跡象。同時,受礦山減產影響,不少澳礦的現金成本也略有抬高,對碳酸鋰價格支撐增強。
從節后市場來看,在全行業長期虧損的局面下,企業挺價情緒是較為明顯的,這從前期材料端的談判提價上已經能看出端倪。對于碳酸鋰而言,決定后期走勢的并非鋰鹽廠復不復產,而是下游需求的持續拉動以及上游礦企的挺價決心。即便2025年碳酸鋰價格還能階段性跌破去年的低點,但空間和時間也都是較為有限了。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