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省山東共有323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碳排放配額累計買入量1.01億噸,成交額58.32億元(人民幣,下同);累計賣出量1.33億噸,成交額84.72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居中國首位。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徐本亮11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該省經濟體量大,結構重,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數量與履約量均為中國第一,履約任務最重。“目前,山東已完成全國碳市場三個履約周期的履約任務。在碳市場的調節機制下,山東推動一批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強度高的小煤電機組關停并轉。”
以“降碳”為核心任務,山東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創新實施“兩高”(高耗能和高排放)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截至2024年年底,該省累計審核100個“兩高”建設項目,通過減量替代減少碳排放約1000萬噸。
為應對氣候變化,山東深化與島嶼國家的合作交流,發起成立“國際零碳島嶼聯盟”,打造“長島國際零碳島”。
煙臺市副市長李金濤透露,目前,“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實現了車輛全域管控、新能源公交車全域運行、清潔供暖全域替代、生活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全域覆蓋。南山鋁業、頓漢布什等企業踴躍發掘“零碳島嶼”合作“新藍海”,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投資拓業。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