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山西省長子縣南張河村的民居屋頂上,一排排湛藍色的光伏板在暖陽下熠熠生輝,與田間返青的麥苗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圖景。村民王大姐輕撫著自家屋頂的光伏板,笑得眉眼彎彎:裝上這些藍板板,不用掏一分錢,每年穩拿2000元租金,這可是借光生財的好事!這座曾經的移民搬遷村,正借力“集中匯流、升壓并網”的光伏新模式,書寫鄉村振興的綠色答卷。
屋頂生金:曬著太陽賺穩當錢
以前屋頂只能遮雨,誰想到還能變成錢袋子?村民王大姐踩著梯子輕拍屋頂的光伏板,言語間滿是欣喜。她家屋頂上,32塊峰值功率630瓦的高效光伏組件整齊排列,總裝機容量達20千瓦,為小院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量。
南張河村共有58戶村民,自2025年初項目啟動以來,已有17戶屋頂披上了藍甲。村委王主任指著規劃圖介紹,待剩余41戶全部安裝完畢,全村1904塊光伏板年發電量預計突破165萬度,戶均年增收逾2000元,相當于給每戶村民添了‘第二份耕地’。不過,他也坦言,部分村民對光伏項目仍持觀望態度,有的擔心長期收益穩定性,有的對設備安裝后的房屋安全存在疑慮。為此,村委會計劃聯合企業開展入戶宣講,用已安裝戶的實際收益案例逐步打消村民顧慮。
王大姐補充道,她家老屋過去逢雨必漏,光伏企業不僅免費安裝設備,還同步加固了屋頂防水層。現在屋里干爽了,每年還能額外進賬一筆固定收益。她邊說邊豎起大拇指,這樣的陽光存折,咱老百姓當然搶著要!
企業賦能:零投入撬動大收益
站在村口的光伏匯流站前,山西和銘新能源科技公司魏軍算了一筆共贏賬。我們采用企業全額投資、農戶共享收益模式,村民零投入享受長期回報。企業投入資金用于設備安裝、防水改造及智能運維。通過集中匯流、升壓并網技術,整村光伏裝機容量從傳統分布式光伏模式的160千瓦躍升至320千瓦,預估裝機容量將達1.2兆瓦,每年可為企業創收55余萬元。
項目剛落地時,不少村民心里直打鼓—屋頂裝這些板子,房子能扛得住嗎?魏軍回憶推廣初期的情景時坦言。為此,企業不僅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出具房屋荷載安全鑒定報告,更在施工合同中增設特別保障條款,承諾若因光伏組件安裝導致房屋結構性損傷,將按現行市價賠付修復費用,并設立專項維修基金賬戶實行先行賠付機制。如今,南張河村錯落有致的光伏屋頂早已成為十里八鄉的活招牌,吸引著周邊村莊頻頻登門取經,鄉村振興的綠色火種正悄然蔓延。
多方共贏:小村莊書寫能源轉型大文章
光伏項目不僅讓村民腰包鼓了,更讓村子發展有了底氣!南張河村村委王主任感慨道。作為2008年移民搬遷村,南張河曾因產業匱乏陷入發展困境。如今,光伏收益除分紅外,部分資金用于修繕道路、建設文化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咱這屋頂經濟可是實打實的綠色賬!
山西和銘新能源科技公司魏軍表示,南張河模式的成功得益于政企協同創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業負責投資運維,電網企業保障高效并網,三方合力破解了分布式光伏散、小、弱的難題。從一村試點到全域燎原,南張河村的集中匯流、升壓并網模式已被寫入長治市新能源發展藍圖。未來,一張綠色電網將在全市鋪開,通過規模化推廣光伏集約化并網技術,為新能源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插上綠色翅膀,持續釋放生態與經濟雙重紅利。
夕陽西下,南張河村的光伏板仍泛著淡淡的藍光,仿佛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隨著國家雙碳戰略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這座小村莊的集中匯流探索,正為三晉大地鋪就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正如村民王大姐所言:好日子,就像這光伏板,越照越亮堂!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