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邵陽經開區盛陽產業園,湖南陽光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時代)既有忙碌的生產場景,又有加緊安裝設備的鏡頭。?
作為從東莞回歸邵陽的新能源企業,陽光時代憑借固態電池量產技術突圍而出,被行業寄予厚望。3月28日揭牌當日,一位長期合作的客商感慨:“陽光時代的量產突破破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固態電池‘一電難求’的局面終于有望緩解。”?
陽光時代,為何如此吃香??
從鋰電池極耳龍頭到固態電池破局者?
陽光時代創始人曾濤的創業軌跡,映射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進階之路。這位從洞口縣走出的中南大學材料學博士,2007年在東莞創辦企業,專注鋰電池極耳及新材料的研發,成為國內該領域的先行者。?
一直以來,曾濤始終將科技創新視為核心驅動力,每年投資400余萬元用于研發,突破多項技術壁壘。其自主研發的非氟粘結劑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兼具低成本和環保特性,深受客戶歡迎,助推企業穩居國內極耳市場頭部陣營。?
當行業聚焦動力電池時,曾濤卻將目標投向更具挑戰性的固態電池賽道。相較于液態電池,固態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強、循環壽命長等顯著優勢,被業界公認為下一代鋰電池技術的終極解決方案。但受制于電解質材料成本高、界面阻抗大等技術瓶頸,固態電池長期局限在實驗室階段,全球產業化進程始終緩慢。?
2022年,曾濤果斷組建研發團隊,以3C類小型固態電池為切入口,正式向固態電池技術發起挑戰。?
政企協同攻克固態電池量產難關?
彼時,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各地紛紛搶抓機遇,布局新能源賽道。邵陽經開區也不例外。?
2023年,邵陽經開區以“產業鏈招商”模式拋出橄欖枝,吸引曾濤團隊返鄉創業,打造固態電池研發與生產基地。該區不僅提供標準化廠房,更是在研發獎勵、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為陽光時代推進技術攻關創造有利條件。?
通過與中南大學等高校科研力量共建產學研平臺,陽光時代研發團隊接連取得突破,一批固態電池量產化瓶頸問題陸續被破解。研發的低成本固態電池電解質合成工藝,使單體電池生產成本與液態電池基本持平;開發出容量達10Ah的用于3C類產品的固態鋰電池;經過反復調試優化,研發的3C類小型固態電池智能生產線,良品率達到95%以上。至此,陽光時代成功叩開3C類小型固態電池量產之門。?
目前,陽光時代產品矩陣覆蓋數碼消費電子、儲能及微型動力電池等領域,已應用于智能手機、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及小家電等場景。?
瞄準產業示范標桿目標再出發?
走進陽光時代的生產車間,3C類小型固態鋰電池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日均生產3萬顆固態電池,仍供不應求。“現在我們接單量遠超產能,我們正在搶建三、四樓生產線,力爭早日實現日產能5萬顆。”曾濤介紹道。?
曾濤手持一枚7號電池介紹:“這款產品充電1小時可支持遙控器續航3個月,完全充放電循環2000次后仍保持80%容量。”?
“安全性能同樣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曾濤介紹,“每一款電池在出廠前需經歷多輪針刺實驗,實測結果顯示無起火冒煙現象。”?
品質過硬讓陽光時代的產品贏得市場認可。揭牌前夕,企業剛斬獲一筆1800萬顆5號、7號充電固態電池的海外訂單。此外,客戶預付款絡繹不絕,紛紛排隊等候電池交付。?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引擎。”曾濤表示,陽光時代正籌建固態電池研究院,將重點攻關高能量密度、超低溫性能等關鍵技術,致力打造“更安全、更強悍”的動力解決方案。未來將通過與邵陽經開區深度聯動,構建從材料研發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生態鏈,推動實現園區產業集群升級,助力企業打造華中地區固態電池產業技術高地和產業示范標桿。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