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數字模型首次在仿真環境中完成四端組網測試,標志著該工程“虛擬實驗室”正式啟用。
電力系統“虛擬實驗室”是一種基于數字化技術的綜合仿真環境,通過集成實時計算、可視化交互等技術構建真實電力系統的數字模型,高精度模擬真實電力系統的物理特性、運行邏輯和復雜場景,可用于測試設備性能、驗證新技術方案及開展各類極端條件下的試驗。
依托張北柔直工程“虛擬實驗室”,技術人員可對柔性直流電網運行過程中12類復雜工況和實際運行數據進行智能化模擬,實現電網運行特性深度分析、典型故障復現、控制策略驗證,對于提升工程安全運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張北柔直工程數字模型四端組網測試中,我們采用了換流閥子模塊故障模擬裝置,設置了17套測試邏輯,開展典型故障模擬,檢驗設備數據信號中斷情況下換流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國網冀北電力設備部直流處處長黃彬介紹,“張北柔直工程投運后,‘虛擬實驗室’隨即啟動建設。從模擬單個換流閥到模擬單座換流站,再到模擬整個柔直電網,我們進行了4000余次超6000小時的試驗,驗證了上百種控制策略,為工程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支撐,保障張北地區的綠電穩定外送。”
據了解,張北柔直工程投運以來,國網冀北電力針對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特殊性,利用數字化手段持續提升工程安全運行水平,確保能量可用率保持在98%以上。截至目前,該工程已累計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電約43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50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939萬噸。(王慶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