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國企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中交三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勇立潮頭,各項業務成績斐然,新簽合同額突破200億元,施工產值達95.23億元,科創成果豐碩,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以實干和創新書寫了改革發展的嶄新篇章。
2024年,四公司在市場經營方面大力改革,新簽合同額達201.39億元,實現歷史性跨越。公司精心優化經營網點,構建了“7+5”的經營網絡。7大省內區經公司深耕浙江本地市場,西南、西北等5大區經公司則將業務拓展至全國,形成區域化經營新格局。 海外市場也成績亮眼,鞏固了馬來西亞市場,擴大了在印尼的業務規模,全年中標海外工程8項,合同額達19.57億元。
其中,英科醫療棉蘭廠區圍墻項目意義重大,這是公司在印尼青山園區以外承接的首個項目,為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業務模式上,公司緊跟集團戰略,靈活調整。在福建區域,成功中標融建類國道G228霞浦公路工程;嘉興平湖當湖西路總承包工程作為首個外資引進模式項目順利落地;還創新與農業局、地方民企合作,中標西安朱雀國際農貿交易中心項目,為轉型升級提供新路徑;安康七里溝項目則為開拓現匯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
2024年,四公司充分發揮“大生產”體系作用,年度施工產值達到95.23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項目進度管控上,堅持策劃先行,各部門深度參與,對重點項目“一項目一議”重點盯控。新壩項目閘墻首件順利澆筑、改建道路施工提前完成,金塘、甲醇廠等10個項目順利交驗,多個項目完成關鍵節點目標。 質量管控方面,公司積極開展質量巡查,全年檢查36個項目,開具34次整改清單,提出378條整改意見,并大力推進優質工程創建,全年榮獲18項優質工程獎項。
船機統籌成果顯著,自主研發的110米變幅式打樁船“三航樁21”和110米旋轉式打樁船“三航樁22”填補國內空白,“三航樁18”“三航樁20”等打樁船也屢創佳績。 分包管理嚴格規范,落實上級要求,推進市場化采購,開展547次分包商履約評價,對表現不佳的分包商進行相應處理,清理203家無效分包商。
2024年,四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收獲滿滿。公司規范科技研發經費管理,合理享受稅收優惠,加計扣除抵減稅額位居全局第一。專利申請成果突出,獲授權歐洲國際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39項、PCT專利1項;還榮獲多項科技進步獎和工法獎項,部分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數智化建設持續推進,借助“云上三航”等平臺,提升項目管理精度和生產效率。梅山項目、安康項目分別在信息化領域獲獎。 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優化,公司完善人才梯隊建設方案,豐富培訓方式。2024年統籌人員調配,辭退和托管部分人員,開展15個崗位的公開競聘。全年參加培訓人員達1600人次,考取一建53人,其中港航專業9人,取證人數再創新高。
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四公司優化績效考核體系,結合三航局管理創新課題,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考核,推動基層單位從被動管理轉向主動預防。 公司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優化多項體系,獲得多項工程總承包資質,旗下部分公司資質也得到提升,多個碼頭取得運營證,預制廠完成產品認證工作。
“一利五率”指標全面優化,公司扎實開展資產和財務風險化解工作,進行多項財務策劃,合理統籌資金,優先保障生產經營付款,實現利潤增速超營收增長,凈資產收益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顯著提升。 回首2024年,四公司在改革發展道路上成果豐碩,每一項成績都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努力。
2025年,公司將按照中交集團和中交三航局“高質量發展突破年”的部署,持續深化改革,推動“一利五率”考核目標實現“一增一穩四提升”,在助力“七個三航”落地、實現“千億三航”目標的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通訊員 李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