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
全國10%以上、全省70%以上風電裝備源自德陽,風能產業鏈條西南最全,配套企業20余家,集中了全省六成以上的風能產業鏈相關企業,形成整機、電機等全鏈條協同布局
光
深度融入四川省晶硅光伏產業布局,累計吸引坩堝、拉棒、切片、銀粉、銀漿等領域的龍頭企業投資逾350億元
氫
早在2010 年就著手布局氫能產業,擁有東方鍋爐、國機重裝等20余家重點企業,是全省氫能產業技術策源地和最完整的中試驗證基地,承載最前沿氫能技術示范應用
5月9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新能源產業專題對接活動在成都舉行,超400家行業企業代表到場。在活動中,德陽市市長黃朝陽向他們拋出招引“橄欖枝”:“今天的德陽,正搶抓國省重大戰略機遇,以建設高端裝備科技城為引領,全力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四川是全國新能源產業大省,省委省政府將新能源產業鏈納入“15+N”重點產業鏈加快培育。德陽作為新能源產業鏈主承載地,堅定以圈鏈思維謀項目、強創新、促合作、優保障,加快推動“風、光、氫”三箭齊發,2024年新能源產業營收605.6億元、同比增長24%,未來三年將突破千億規模。
三箭如何齊發?記者在德陽的各個企業中尋找答案。
追“風”
全鏈條協同布局
德陽,一座沒有風電機場的城市,卻誕生了一家“追風”的鏈主企業——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
走進東方風電總部,聽不到生產設備的轟鳴,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鍵盤敲擊聲。
“總部主要從事研發工作。哪里有風,我們就在哪里生產。”東方風電科技信息部副部長張邦強介紹,由于風電行業需要依賴自然資源,企業采取研發設計在德陽、生產在全國的模式,目前企業在全國已建設超30座生產基地,2024年企業總產值超126億元。
2023年,東方風電自主研制的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24年研制出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一次次突破背后,是德陽整個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緊密協同。“像我們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光是零件就有3萬多個,像電機、軸承、葉片材料,很多都來自德陽裝備制造企業。”張邦強說。
據了解,全國10%以上、全省70%以上風電裝備源自德陽,德陽風能產業鏈條西南最全,配套企業20余家,集中了全省六成以上的風能產業鏈相關企業,形成整機、電機等全鏈條協同布局。
“我們通過組建創新聯盟、建設國家級實驗室、科技專項補貼等措施,全力支持東方風電在技術攻堅、極限制造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目前東方風電在海上、高原山地、‘沙戈荒’等特殊場景具有優勢。”德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德陽將依托東方風電高原山地技術、本地產業帶動等優勢,深化與“三州一市”、能源集團合作,與資源地聯合開發風能資源,進一步發揮鏈主帶動作用。
逐“日”
聚焦差異化發展路徑
在天合光能(德陽)晶硅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廠房里,一根根“水晶棒”從熔爐中緩緩拉出
——這些單晶硅棒經過加工后,將成為太陽能電池的“心臟”。“這一工序結束后會進行切片,然后加工成電池片運用到光伏電站等領域。”該基地生產經理劉光慶介紹。
2023年,天合光能(德陽)晶硅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落戶德陽,建成四川省當時規模最大的單晶硅拉棒生產中心,標志著德陽光伏產業邁入發展新階段。
什邡市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帶動效應,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創新開展“以商招商”模式,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在天合光能龍頭引領下,我們相繼引進了38GW單晶拉棒、40GW光伏坩堝及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等重大項目。”什邡市副市長李軼介紹,目前什邡已形成涵蓋坩堝、單晶拉棒、切片、組件等環節的完整晶硅光伏產業鏈。
近年來,德陽深度融入四川省晶硅光伏產業布局,累計吸引坩堝、拉棒、切片、銀粉、銀漿等領域的龍頭企業投資逾350億元。面對來自樂山、成都等先發地區的競爭壓力,德陽立足差異化發展路徑,重點突破產業鏈關鍵環節。
“光伏產業鏈比較長,我們圍繞關鍵輔材、上游設備,引進東方研究院超細銀粉產業項目,實現了國產替代,打破日本同和控股長期以來對高端銀粉的壟斷。”德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德陽還招引和培育了帝科股份、英杰電氣等多家優質配套企業,補強全省光伏產業鏈。
練“氫”功
向“商業化應用”轉變
走進東方電氣氫產業科技應用示范園,各式各樣的設備映入眼簾。這里如同一個大型實驗室,從制氫、儲氫再到用氫,各個環節明確分區,卻又集成一體。
“這是國內首個氫全產業鏈示范園,覆蓋制、加、儲、用等各個環節,每小時造氫量最高能達到250標方。”該示范園負責人高旭介紹,相較于其他企業零散的布局,東方電氣的氫能布局涵蓋綠氫制取、高密度氫儲運、高壓氫加注、高效氫燃料電池及氫能應用,形成了全產業鏈閉環。
據了解,早在2010年德陽就著手布局氫能產業,擁有東方鍋爐、國機重裝等20余家重點企業,是全省氫能產業技術策源地和最完整的中試驗證基地,承載最前沿氫能技術示范應用。
當前,氫能產業主要面臨技術成本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德陽布局早,在中試驗證領域具有優勢,所以我們堅持一頭抓技術攻關、一頭抓場景應用,加速氫能產品從‘試用示范’向‘商業化應用’轉變。”德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德陽在省內靠前出臺了綜合能源站建設專項規劃、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拿出2.69億元獎補資金計劃,加快推進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入“成渝氫走廊”建設。
“我們一方面積極推動東方鍋爐與一汽解放合作,開發49噸級氫能重卡系列車輛;另一方面,在車流量大的高速路和礦山運輸場景布局加氫站,解決加氫站利用率低的問題。”德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8年建成加氫站4個、應用氫能車輛130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