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氫能領域年度盛會——2025荷蘭世界氫能峰會暨展覽會于5月20日在鹿特丹拉開帷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鄂爾多斯市委員會(簡稱“鄂爾多斯市貿促會”)以“全產業鏈協同,國際化生態共建”為目標,組織國盛利華制氫設備有限公司、內蒙古清能通勝新能源有限公司、蒙發國富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元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氫合元泰(鄂爾多斯)科技有限公司、氫頤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本土氫能龍頭企業組成“鄂爾多斯市展團”,以“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陣容驚艷亮相,向全球遞出中國“北疆氫都”的綠色轉型名片,展現中國地方貿促機構推動新興產業國際化的創新實踐。
圖為鄂爾多斯市展團荷蘭展現場
政企聯動:貿促會“組合拳”打通企業出海通道
在全球氫能產業加速布局的關鍵期,鄂爾多斯市貿促會創新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國際化服務模式,通過精準對接國際展會資源、定制化展陳設計、跨境商務對接等系列舉措,為本土企業開辟歐洲市場戰略通道。此次展團以“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核心,集中展示制氫設備、氫能儲運、燃料電池等領域的前沿技術,既彰顯鄂爾多斯從傳統能源基地向“世界級綠氫生態創新區”轉型的決心,更凸顯貿促機構在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中的樞紐作用。
圖為鄂爾多斯市展團荷蘭展現場
展團企業矩陣亮點紛呈:依托清華大學技術轉化的國盛利華推出國際先進的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單機能耗指標達全球領先水平;擁有241項專利的清能通勝業務覆蓋20余國,展現中國氫能設備商的全球服務能力;蒙發國富聚焦液氫儲運技術,規劃打造“油-氣-氫-電”能源島,為西北綠氫生態提供儲運支撐;元動氫能、氫合元泰等企業則在PEM電解槽核心組件、制氫膜材料等“卡脖子”領域實現技術突圍,彰顯中國氫能產業的國產化攻堅實力。
產業賦能:“北疆氫都”的全鏈條生態優勢
鄂爾多斯市貿促會的國際化布局,植根于當地雄厚的產業基礎。作為擁有2560億噸煤炭、超10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的傳統能源重鎮,該市正依托年均310億立方米天然氣外輸能力和超1.5億千瓦優質風光資源,加速建設“新能源大基地”。目前,全市已獲批風光氫儲項目超8300萬千瓦,建成新能源裝機2257萬千瓦,氫燃料電池系統產能達1.7萬套,固態儲氫、液氫儲運等技術率先落地,形成“資源稟賦+政策紅利+技術創新”的三重優勢。
圖為鄂爾多斯市展團荷蘭展現場
通過“沙戈荒”一體化開發、零碳產業園建設等政策工具,鄂爾多斯正將風光資源轉化為綠氫產能,并匯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力量,在質子交換膜、電解槽等核心領域構建創新生態。此次參展不僅是企業技術實力的展示,更是貿促機構推動“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市場化、國際化的重要實踐。
鏈接全球:打造“氫能絲路”新樞紐
作為全球氫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交流平臺,2025荷蘭世界氫能峰會為鄂爾多斯市展團提供了與歐洲領先企業、國際投資機構深度對接的契機。展會期間,鄂爾多斯市貿促會牽頭與荷蘭氫能聯盟、鹿特丹港集團、德國博世集團、德國Cryomotive公司、西班牙氫能聯盟等機構就綠氫制備、跨境儲運等領域展開磋商,推動建立“技術交流-項目落地-標準互認”的合作機制。這一舉措標志著鄂爾多斯氫能產業國際化邁出關鍵一步,既為本土企業引入技術、資本資源,更通過“氫能絲路”建設,向全球輸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制氫、生態治理協同發展等領域的解決方案。
貿促機構的核心職能在于搭建政企協同的開放平臺,推動本土產業融入全球價值鏈。鄂爾多斯市貿促會未來將持續發揮“紐帶”作用,以“技術突圍+生態共建”為路徑,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拓展“一帶一路”市場,助力鄂爾多斯成為全球氫能產業鏈的重要樞紐,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
此次參展不僅是鄂爾多斯氫能產業的“出海首秀”,更展現了中國地方貿促系統在新興產業國際化中的創新作為。隨著“北疆氫都”的全球影響力持續提升,這座塞外之城正以“氫”為筆,在歐亞大陸描繪碳中和時代的綠色合作新圖景。
展覽同期,鄂爾多斯市貿促會現場組織企業參加了由荷蘭大使館、荷蘭企業局、中國氫能聯盟組織的“中-荷氫能產業論壇”。論壇期間,相關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了中-荷氫能產業發展機遇及合作。
鄂爾多斯市貿促會作為連接政府與企業的橋梁,近年來聚焦新能源、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組織國際參展、跨境招商、商事法律服務等多元化舉措,助力本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此次氫能企業組團“出海”,是其落實“雙循環”戰略、推動地方產業國際化的又一標志性實踐。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