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年以來,我國經歷了四次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1980年,由于投資規模猛增、財政支出加大導致嚴重的財政赤字,盲目擴大進口造成外貿赤字,使得這一年的CPI上升至107.5;1984-1985年,由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工資性收入過快增長,導致了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伴隨著貨幣信貸投放的急劇擴張,1985年通脹水平高達109.3;1987-1989年,由于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緊縮政策在未顯著見效的情況下,1986年又開始全面松動,尚未完全平抑的通脹水平再次上揚至118.8的高點;1993-1995年,由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張過猛,金融秩序持續的混亂,造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通貨膨脹,1994年CPI高達124.1。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間,中央采取了得力的調控政策,物價運行相對平穩。值得注意的是2007-2008年由于國際石油、糧食等價格的上漲,我國物價出現了結構性上漲,這種“輸入型通貨膨脹”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