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數據印證全年保8%幾無懸念:CPI有望11月轉正、信貸投向質量型產業、沿海農民工緊俏
中國“拐點”:向好跡象在加速
本報綜合消息 據中新社昨天報道,前三季度的CPI走勢、貨幣政策的延續以及就業形勢情況顯示,中國經濟正處于非常敏感的“拐點”位置———好的跡象在抬頭并有加速趨勢,整個中國宏觀經濟也正在加速邁向復蘇。
明年通脹預計達3.5%
今年2月是個具有標志性的月份,當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下降1.6%,6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CPI降幅在2月探底后,在3月到5月稍微反彈回升后,又在6月探底并在7月達到谷底,降幅達1.8%。8月,CPI收窄降幅為1.2%。
如今,市場普遍預計CPI將在11月轉正。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CPI有望于今年11月轉正,明年全年通脹水平預計3.5%。
寬松政策不改變
雖然CPI將在四季度由負轉正幾成定局,但寬松的貨幣政策并無退出之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撰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大規模的信貸投放,不但為宏觀經濟走出低谷奠定了良好的資金環境,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打掉了通縮預期。下半年的思路很清晰:貨幣政策取向應在繼續落實適度寬松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市場化手段,促使銀行信貸投向與擴大內需、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結構優化相關的產業和行業當中。
沿海“民工荒”加劇
就業指標一直是經濟狀況最根本、最直接的反映。去年春節,大批農民工失業回鄉,沿海企業大面積倒閉。現在,最新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就業形勢好轉。截至6月底,1.5億外出農民工中絕大多數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過3%的農民工還在尋找工作。
和逐漸回升的經濟數據同步,沿海地區的“民工荒”正在加劇。深圳6月用工缺口超過6萬人;在勞務輸出大省四川,也出現了招工困難的局面。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