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E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預測,從2006年至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從117.3億噸油當量增長到了170.1多億噸油當量,增長了45%,平均每年增長1.6%。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率比《世界能源展望•2007》預測的要低一些,主要是由于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和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 OECD 國家)。到2030年化石燃料占世界一次能源構成的80%,比目前略低一些。雖然從絕對值上來看,煤炭需求的增長超過任何其它燃料,但石油仍是最主要的燃料。據估計,2006年城市的能源消耗達79 億噸油當量,占全球能源總消耗量的三分之二,這一比例將會在2030年上升至四分之三。
由于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持續強勁增長,在2006年至2030年期間,其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長將占世界一次能源總需求增長量的一半以上。中東國家占全球增長量的11%,增強了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能源需求中心的地位。總的來說,非經合組織(Non-OECD)國家占總增長量的87%。因此,它們占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比例從51%上升至62%,它們的能源消費量超過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2005年的消費量。
全球石油需求(生物燃料除外)平均每年上升1% ,從2007年8500萬桶/日增加到2030年1.06億桶/日。然而,其占世界能源消費的份額從34%下降到30% 。與去年的《展望》相比,2030年石油需求有所下調,下降了1000萬桶/日,這主要反映了較高的價格和略為放緩的GDP增長以及去年以來政府實行的新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所有預測中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都主要源于非經合組織(Non-OECD)國家(4/5以上的增長量來自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石油需求略有下降,主要是因為非運輸行業石油需求的減少。全球天然氣需求的增長更加迅速,以1.8 %的速度遞增,在能源需求總額中所占比例微略上升至22% 。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大部分來自發電行業。世界煤炭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長2%,其在全球能源需求量中的份額從2006年的26 %攀升至2030年的29%。其中,全球煤炭消費增加的85%,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的電力行業。在《展望》預測期內,核電在一次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略有下降,從目前的6% 下降到2030年的5%(其發電量比例從15%下降到10%),這與我們不期待在此情景中政府改變其政策的慣例是一致的 ,雖然最近對核電的興趣有了復蘇的跡象。盡管如此,除經合組織歐洲區外,世界主要地區的核發電量將在絕對值上有所增長。
現代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極為迅速,將于2010年后不久超過天然氣,成為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電力燃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隨著技術的成熟應用而降低,假設化石燃料的價格上漲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為可再生能源行業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擺脫依賴于補貼的局面,并推動新興技術進入主流。在本期預測中,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和海浪能等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除外)的增長速度為7.2%,超過任何其它能源的全球年均增長速度。電力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占大部分的增長。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所占比例從2006年的1%增長到2030年的4%。盡管水電產量增加,但其電力的份額下降兩個百分點至14%。經合組織(OECD)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長量超過化石燃料和核發電量增長的總和。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