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172個獨立礦種“頁巖氣”又一次被推到媒體的聚光燈下。
與兩年多前被熱炒時相同的是,無論專業或者非專業領域的媒體均對頁巖氣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不同的是,兩年前對頁巖氣給予厚望、贊譽有加的人們,此次卻紛紛對其露出不解、疑惑甚至質疑的表情。
“頁巖氣革命”是不是一場騙局?頁巖氣是否適合中國?
對此,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表示:“希望能給我國頁巖氣留有一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需要遵從地下客觀規律,按照科學規律辦事”。
民資扎堆缺乏理智
必須承認的是,前兩年各界對于頁巖氣的炒作確實太熱了。
在這種熱炒的背景下,2012年3月發布的《頁巖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我國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要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當時,許多業界人士對這一數字均表示過或多或少的擔憂。
“按照《規劃》要求,2015年要實現我國頁巖氣年產量達到65億方,這一預測目前看來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私下對記者表示。
2011年,國土資源部在首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中采取了邀標的方式,包括“三桶油”在內的8家國企參與了競爭。之后為響應“新三十六條”,2012年國土資源部首次對民資敞開大門。
當時,只要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察資質、注冊資金為3億元以上的內資企業、獨立法人,均可以報名參加2012年10月舉行的第二次頁巖氣招標。
但是,對于民資蜂擁而至的投資熱潮,現任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中心主任潘繼平當時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就指出,民企進入頁巖氣領域要“謹慎樂觀”,“看準后再進入,千萬不要盲目跟風”。
“國企失敗了有政府買單,民企失敗了誰給你買單?真金白銀的投入最終都需要自己承擔。我對這些民企的建議是——希望他們能認真聽一聽、想一想,不要太盲目了。這不是挖煤也不是路邊撿金子,很有可能中標后機器打下去卻什么也沒有,這里面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潘繼平說。
一語成讖。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標的民企大多進展緩慢,正面臨著地質調查困難、技術儲備、資金以及人才等各方面的問題。一些企業由于投資與回報不成正比,正處于進退兩難的窘境。
不過,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指出,當時踴躍參加競標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們看中的是提升公司股價的機會或者為今后上市圈錢鋪路,并不是真的致力于頁巖氣開發,抱著這種心態去開發頁巖氣當然會出問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