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杰10日表示,中國、歐盟可在很多領域加強合作,例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智能電網、智能交通、循環經濟、綠色農業和食品、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等。
“雖然中歐關系面臨很多問題,但中國的十二五規劃與歐盟的2020發展戰略有很多利益吻合。比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這方面關聯非常強。加大兩個大平臺的對接,通過‘走出去’的對外投資,可以在很多領域加大合作,挖掘潛力。”趙俊杰周四主講《中歐經貿關系中的核心要素》時說。
他進一步指出,這些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智能電網,智能交通,循環經濟,綠色農業和食品,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等。
“低碳是歐洲經濟軟實力的代表。”趙俊杰指出,低碳的概念是德國人提出來的,圍繞低碳排放一系列規則的制定是歐盟制定的。通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通過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實際上歐盟已經占領了低碳經濟高端游戲的話語權。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