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熱電
  • 取暖費不隨煤價下調 熱電聯產困境尚未破除

取暖費不隨煤價下調 熱電聯產困境尚未破除

2013-12-04 13:26:30 中國電力新聞網   作者: 朱怡  

“今年煤炭大幅降價,為什么取暖費卻不下調?”進入供暖季,有這樣疑問的居民不斷向供熱企業和當地物價部門詢價,部分矛頭直指熱電聯產的供熱企業。

這種說法聽上去的確有些道理:作為熱價成本的重要部分,煤價上漲曾是熱價上調的充足理由,現在油價都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了,這取暖費也應該隨著煤炭價格適當下調才對。

真實情況究竟怎樣?供熱企業目前經營現狀如何?煤炭價格下降之后是否出現利潤空間可下調供暖費?前幾年供熱價格與成本嚴重倒掛的情況有沒有扭轉?對此,記者采訪了具有代表意義的供熱企業和相關專家,探尋取暖費降不下去到底原因何在。

供熱價格嚴重倒掛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召開的 “熱電聯產企業生產交流會”上,北方某發電公司負責人眉頭緊鎖:“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今年10月,躉售供熱業務累計虧損已達44億元,尤其是離煤源較遠的幾家城市供熱電廠,虧損更嚴重,資金流短缺。”該發電公司在內蒙古區域內有10家電廠接帶城市集中供熱,共有供熱機組35臺,裝機容量679.2萬千瓦,占該公司總容量的42%,接帶供熱面積7300多萬平方米,年供熱量約3800萬吉焦,是當地重要的熱源單位之一。

如果把供熱企業目前的經營現狀看成一團待理清的線團,想要剝絲抽繭找出思緒,熱價就是那根首先要撥出的線頭。

我國的電力價格采取分類分級定價機制,但供熱價格均由各地發展改革委和物價局制定,熱電企業與熱力公司進行費用結算。記者了解到,北方15個供暖省份,雖然供熱價格不一,但大都是前幾年測算制定的,價格調整嚴重滯后。

此外,目前絕大部分供熱企業都是躉售模式,即地方熱力公司從熱電廠集中購熱,再向居民等終端用戶售熱。“由于沒有自己的管網,不能直接供熱到用戶,在與地方政府供熱價格談判上沒有話語權,導致供熱價格低于成本倒掛運營,熱電企業陷入供熱越多、虧損越大的境地。”華能華北分公司安全生產部門主管張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述北方某發電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4年以來熱價一直大幅低于供熱成本,2012年綜合平均熱價為20元/吉焦,供熱成本為36.66元/吉焦,倒掛16.66元/吉焦。今年1~9月熱價為20.77元/吉焦,供熱成本為34.4元/吉焦,倒掛13.52元/吉焦。

具體到該公司下屬的某城市熱電廠為例,該熱電廠的躉售熱價為16.2元/吉焦(含稅),這一熱價自2008年至今一直未動。

近兩年,隨著煤價下跌,供熱成本略有下降,2011年,供熱成本為37.5元/吉焦,2012年為35.4元/吉焦,2013年預計為33元/吉焦。其中單位供熱燃料成本分別為19.35元/吉焦、17.73元/吉焦和15.53元/吉焦。

在煤價下降的同時,其他成本如水費、材料、人工等卻在不斷上漲,如水價,2009年底由2.6元/噸上調至3.5元/噸。綜合測算,供熱成本仍高于躉售熱價。

作為服務民生與企業存亡等諸多矛盾的集合體,這些供熱企業的老板,成了每年冬天日子格外難過的一群人。而比人工和用水成本提升更讓他們頭疼的,是部分地區供熱價格執行不到位。

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山西省物價局文件核定的供熱價為27.5元/吉焦,但部分地市熱力公司仍按照20元/吉焦的價格進行實際結算,省物價局核定的供熱價格沒有得到落實,供熱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供熱能力嚴重不足老舊管網改造成本高

窘境不止于此,事實上,每年冬季的“經營焦慮癥”已經是供熱企業的老毛病。

“地方熱力公司從熱電廠集中購熱后,存在超過供熱能力接帶面積的問題,這一方面造成供熱質量下降,另一方面導致提供熱源的熱電廠只能調整運行方式,加大產汽、抽汽量,以確保供熱。”張林告訴記者,這種以犧牲電量為代價的運行方式,將嚴重影響機組的經濟性和安全性。

據上述北方某發電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下屬10家熱電廠中有9個實際供熱能力已接近設計值或最大供熱能力,遠超出熱電聯產75%的供熱上限值,其中有7家電廠為雙機供熱電廠,由于無供熱備用裕量,任何一臺機組停運都會導致低質供熱事件發生。在供熱能力不足的情況下,10家熱電廠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采取各項措施,千方百計確保供熱質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供熱尖寒期,有的熱電廠甚至采取三爐二機或四爐三機的方式運行。

對于供熱企業來說窘境不止于此,老舊管網的改造成本也是一筆不容小覷的費用。

“由于部分城市供熱二次管網(從熱電廠輸熱出口到換熱站的管網為一次主管網,從換熱站到用戶的分支網為二次管網)為老舊管網,腐蝕、泄露問題突出,造成嚴重浪費和熱量損失。這部分資產為建筑配套設施,產權復雜,年久失修,很多居室溫度不達標。”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告訴記者,這筆費用到最后往往都是由發電公司支付,成本負擔進一步加大。

數據顯示,上述北方某發電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僅改造舊管網投入的費用累計已達3億多元。在供熱長期虧損的局面下,該公司每年仍要拿出近2000萬元,對各供熱單位的首站、外網進行檢修、維護,保障供熱設備健康運行。

對于成本負擔問題,王志軒補充說,在目前國家批復的熱價中,未體現熱網補水成本,供暖期內產生高額的一、二次網補水、制水成本均由供熱企業承擔,進一步加劇了供熱企業的負擔。

“熱供得越多就虧得越多,如果擴容改造更是加劇虧損。但是,有些責任必須承擔。明明知道肯定要虧,但熱還是要保質保量地供。”坐在記者面前的華電相關部門負責人趙高兩手一攤,一臉無奈。  

逐步深化熱價改革建立合理定價機制

把目光從一家供熱企業拉遠至全國整體的情況。

據中電聯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供熱機組總量達到22075萬千瓦,占火電裝機容量的27%,占全國發電機組總容量的19%。從數據上來看,在城市集中供熱的總面積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熱電廠供熱的,預計“十二五”期間,北方采暖地區大型城市建筑物采暖集中供熱普及率平均達到65%,其中,熱電聯產在集中供熱中的比例將達到50%。

近年來,發電企業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環保要求,加快推進熱電聯產項目擴建及機組改造工程,改建的熱電聯產機組同步建成脫硫、脫硝、高效率除塵器等環保設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灰渣排放量大幅度減少。

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制約,北方地區熱電聯產企業一直在高成本、高投入、負利潤的狀態下運行,企業背負著巨大的虧損壓力。前幾年煤價熱價倒掛已導致供熱企業身陷困境,不斷攀升的各項成本令其雪上加霜。如何讓合理性和現實性更好地結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談及如何協調生存和履責之間的關系,多數供熱企業都有著一個同樣的共識:隨著供暖季節的來臨,保障居民供暖,是當前全國熱電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他們也將全力以赴做好冬季供熱供暖工作。與此同時,企業也需要生存,尤其在當前煤炭價格止跌回升、環渤海動力煤指數連續上漲七周的情況下,希望社會和民眾能夠予以理解。

“在當前市場煤、高價水、計劃電(熱)的現狀下,建議國家出臺分區域供熱價格指導政策,定期根據電煤價格、水價、材料及人工成本等情況核算供熱成本,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分區域分時段實施價格指導。同時,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熱價倒掛嚴重、歷史虧損嚴重的供熱企業予以財政補貼,以保障企業的正常經營生產。”王志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季供暖事關千家萬戶,熱價定價既要顧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要遵循市場規律,應按照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逐步深化熱價改革。

王志軒提出,政府職能部門應充分考慮供熱企業現狀,在熱價調整、政府補貼、稅費減免、配套費增加、信貸融資、電量計劃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傾斜,保障供熱企業安全穩定運營。針對供熱管網能耗高的現狀,對供熱企業技術創新進行重點扶持。例如推進熱泵乏汽供熱、尾部煙氣余熱供熱等國家重點扶持的節能項目,降低供熱成本。

據統計,目前已有40%的熱電企業投資建設并經營城市熱網。王志軒建議,有條件的供熱企業可以投資建設或參股經營供熱公司,減少中間環節;也可嘗試熱源、管網、換熱站一體化經營直供到戶的供熱機制。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煤價下調,熱電聯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