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那場轟轟烈烈的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其宗旨是讓非三桶半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企業合法合理地進入油氣上游環節。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與成千上萬的獨立油氣生產商密不可分,因此我國在探索頁巖氣的發展道路時希望借鑒該經驗,活躍上游主體、激發市場活力。
時隔近兩年,實踐與研究皆揭示我國油氣工業的歷史環境以及發展歷程決定我國非三桶半油企業與西方所謂的獨立油氣生產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企業形式。美國獨立油氣生產商,大多服務于大型油氣企業二三十年,在積累了一定技術與資本后獨立創業。在我國的非三桶半油企業中,技術和資本分屬兩群人,資本來自其他快錢行業的獲利,如房地產、曾經的煤炭行業,而專業油氣開發技術則相對匱乏,亟需繁榮的油服市場提供服務。
這種“資本技術分離”的運作模式直接導致了我國頁巖氣第二輪中標企業步入如今的尷尬處境:競標時看起來很美,開發時卻是力不從心。
從主管單位負責人口中得知,中標企業在2013年上半年確實十分迷茫,該怎么打,會出多少氣這些一概不知。但隨著中石化涪陵區塊的突破,企業們在下半年普遍恢復了信心。
目前為止,已經有多家二輪中標的企業組織參觀團親赴中石化涪陵區塊考察,他們此行的意義不在于學習技術,而是感受頁巖氣積極樂觀的開發氣氛,探索出更有益于他們自己的開發模式。
一份來自國土資源部的數據呈現了部分二輪中企業的進展情況:
“截止2013年12月,3/2的中標區塊已經完成二維勘探,完成大地電磁299.4公里,航遙測量1002.09平方公里,二維地震6167.58公里,1421.8公里待完成采集處理,地質調查井10口,總進尺11427.51米,探井3口,總進尺6000米。”
20個區塊總面積為2萬平方千米(包括一個流標區塊),以此看來目前已作業的面積只是招標區塊的冰山一角。
率先開鉆的是貴州岑鞏區塊天星1井,從井中氣樣解析結果得知,該井靜態解析氣量不錯,但工業產量目前還無法預計。
銅仁中能天然氣有限公司由銅仁市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頁巖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預計總投資在50億以上。以我國目前的頁巖氣開采成本計算,50億應算得上是一筆豐厚的資金。但與許多中標企業一樣,岑鞏區塊缺的不是錢,缺的是技術、人才和油服隊伍。
貴州岑鞏頁巖氣區塊之所以能夠快速行動與繁榮的第三方油服服務分不開。據了解,天星1井先期二維地震工程由中石油東方物探完成,鉆井工程由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公司完成,實驗測試現場解析由瑞士SGS瑞華通正公司完成,壓裂試氣則由深圳百勤公司完成。融合國內外多家油服公司分階段承包各個作業環節,這在傳統倚重垂直一體化作業模式的國內大環境中也堪稱典范。
國土部官員透露中標企業目前已經開展的先期二維地震項目中,近70%委托于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服隊伍承擔作業。
選擇求助技術成熟、經驗豐富、人才濟濟的兩桶油公司其實是中標企業目前唯一的可行之路。我國接觸頁巖氣時間較短,整體經驗尚不成熟,國內相關優質人才和成熟的技術緊缺,且集中于兩大油;就連已取得成功的美國也無力為之輸送人才與技術,因為千差萬別的頁巖層系只能依靠經驗開采不能量產復制。
技術和人才的豐富在短時間之內難以實現,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一個盡快能夠繁榮起來的油服市場,以解19家企業的燃煤之急。隨著第三輪招標的臨近,油氣改革上游進入門檻的放低,越來越多的非三桶半油企業將進入到頁巖氣的上游環節,而喂飽一大群嗷嗷待哺的開發商,則更需要一個穩定、成熟、開放的油服市場,待那時,我國長期以來被嚴重低估的油服市場將重新煥發的巨大的生機。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