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加利福尼亞都讓人興奮,特別是在風險投資界瘋狂熱衷于某個新項目的時候,比如賽格威(智能直立滑板車,在舊金山街頭偶爾可以看到)、蘋果公司的新iPad電腦等等。最新的寵兒則是今年二月份新出現的所謂“Bloom Box”,這是一種低碳的燃料電池系統,被譽為目前硅谷最尖的技術。
沒錯,情況或許如此。但KR·斯里達爾和他的Bloom能源公司是否能讓其資助人們(包括KPCB風險投資公司的傳奇老板約翰·杜爾)美夢成真,只有等時間來驗證了。開頭的確很不錯,已經簽約的客戶里包括可口可樂、eBay、聯邦快遞、谷歌和沃爾瑪這些大公司。從Bloom Box系統自身來說,目前版本的重量是10噸,價格約為80萬美元(550萬人民幣),這使得它有望成為低碳經濟的翹楚。
最近的硅谷之行,我再次被這一地區在世界高科技產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所震驚。這一點表現得最明顯的莫過于2月26-28日在舊金山舉辦的第16屆清潔技術論壇了。正如清潔技術集團總裁西拉茲·哈吉所說,在穿過了“死亡之谷”后,許多清潔技術公司的經營環境明顯改善。而原因不僅僅在于全世界各國政府為抵御經濟危機所提供的5120億美元(3.5萬億人民幣)刺激資金。但它又警告說,中國的1.4萬億人民幣(2000億美元)清潔技術資金投入走在各國前面,去年中國加香港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占世界總投資的69%。
80年代初以來,我經常前往加州會見一些高科技先鋒,有時候還和他們一起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親眼目睹了生物科技和新經濟產業所經歷的過山車一般的大起大落。我這次硅谷之行是帶領來自19個英國清潔技術企業的高管們參加“凈酷團”(Clean & Cool Mission),這是一個合資企業,發起者包括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過去三年中它在高科技上投入了10億英鎊)、英國貿易投資總署(促進英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政府機構)、市場分析企業波里卡特公司以及我們自己的飛魚星公司。
我們所到之處,關于可持續的言論和日程鋪天蓋地,這實在令人震驚。無論是惠普這樣的產業巨頭、舊金山市政府、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和IDEO設計咨詢公司這樣引領變化潮流的企業,還是Better Place(電動汽車廠商)和Serious Materials(綠色建材廠商)這樣剛起步的企業,感覺都是如此。美國公司一度把可持續性日程視為社會主義的同義詞,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這一潮流。
如同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預言的,能源發展再次成為大經濟的構造板塊,這背后的動因包括氣候變化、能源安全、水源短缺和發達國家消費者意識的增強。清潔技術集團的執行主席尼古拉斯·派克在清潔技術論壇的開幕式上說“創造性毀滅正在加速”。1960年,被列入《標準普爾指南》的企業平均能在上面待40年,2000年,這個數字減少到20年,而現在每年的流動率高達10%。
誰將成為明日的“清潔巨頭”?派克問道。他強調大公司對清潔技術的興趣越來越濃,單是谷歌自己就在去年的前三大清潔技術交易中獨占兩個。我們看到一個趨勢:以清潔技術為焦點的風險資本主義正在轉向以清潔技術為導向的合并和收購。而且經濟衰退確保了“滿眼揀便宜的機會唾手可得”,又加快了這一趨勢的發展。
數量多到驚人的大公司都利用清潔技術論壇的機會搜索著有潛力的新企業,連波音、可口可樂和杜克能源都加入進來?,F在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多,但派克認為美國的轉折點早在2005年就出現了,當時通用電氣和沃爾瑪都開始轉向可持續產業。如今,就連比爾·蓋茨都開始切實關注氣候,他最近在TED會議上的發言中把氣候變化稱為新世紀最大的挑戰。
與創新項目合作的大型商業行動中,最令人驚嘆的是威立雅環境集團。該公司副總裁菲利普·馬丁宣布了新的創新加速器,表示他們將在2011年前與至少四家新清潔技術企業合作,并期待與合作企業的老總們共同參加明年的清潔技術論壇。
他們表示自己說的都是心里話,因此當我聽到尼古拉斯·派克說可持續事務走進任何公司的老總辦公室都花了很長時間,立刻豎起了耳朵。我本來就已經和《Fast Company》雜志商量好從四月初開始撰寫一系列新的博客文章,主題就是可持續及社會性創新挑戰如何進入老總們的視野,包括總執行官、財務總監、運營總監、技術總監、市場總監和新誕生的可持續事務總監等等。
我帶領的英國清潔技術公司給所參觀的地方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從幫助客戶計算其碳足跡的AMEE到立志“綠化”全球洗衣業的Xeros,所有這些公司都打算和相應的大企業建立伙伴關系。它們把風險投資視為踏腳石,Xeros的老總比爾·威斯特沃特開玩笑說他甚至打算在舊金山的“沙丘路” (硅谷風險投資公司的大本營)上開一家洗衣店,這樣就能讓投資者們看到他的特的未來理念。然而,和我談論過這個話題的幾位加拿大人都有點憂慮,擔心經濟上 較弱的國家似乎都把自己的清潔技術知識產權“打扮得漂漂亮亮”,等著硅谷的風險投資家們前來挑選,但最終的后果是不幸的,大型項目、就業和稅收紅利全都跑 到了美國,而非加拿大。
從長遠看,對于我們這些在創新者和主流大公司之間扮演“紅娘”的人來說,一個關鍵挑戰就是要保證以后的關系盡可能平等并富有成效,這樣才能鼓勵創新者、企業家和投資者們充滿熱情地投入這片廣大的新希望空間。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