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調結構、促轉變、謀發展”成為汽車界代表、委員的共識,關于汽車產業的提案均指向汽車產業調整、新能源汽車、汽車質量等行業關注的話題。據預測,2012年前后將迎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高潮,未來10年~20年將是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之時,我國也不失時機地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的技術創新,加快汽車工業的結構調整,推動汽車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關鍵零部件標準的制定被兩會汽車代表廣泛地提出,他們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新能源汽車國家標準,引領行業健康發展。代表認為,關鍵零部件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首先是關鍵零部件標準的制定,應盡快確定統一的關鍵零部件產業標準。
眾所周知,新能源電動汽車最主要的部件是動力電池、電動機和能量轉換控制系統,而動力電池要實現快速充電、安全等高性能,是技術門檻最高、也是利潤最集中的部分。因此,專業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瓶頸主要在動力電池上,目前應以發展混合動力為主,電動車市場化仍需時間培育。電池對新能源汽車來說非常重要,所以發展新能源汽車必然離不開電池的技術含量。在電池的要求上,須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電和深度放電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盡量低、使用壽命盡量長。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決不能滿足于通過購買國外先進的零部件來組裝,而是要研究提高并掌握零部件核心技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有一個過程,目前更大的問題是成本及核心技術,成本比較高以及核心技術的缺失已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由此看來,國家有關部門應盡早確定新能源汽車統一的關鍵零部件標準,以便于產業化研發和生產。追溯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幾年發展進程,有關部門制定的政策和企業的自主開發行為,已經對未來汽車工業從傳統動力向新能源發展的轉型表示了積極的認可,但產業化的進程仍很曲折。除了統一行業標準、細化消費補貼政策外,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面臨著企業開發資金短缺、研發技術薄弱、配套設施空白等方面的問題。由汽車相關政府部門牽頭制定的電動汽車標準正在進行行業研討。隨著這一標準的出臺,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標準和質量標準體系將會得到進一步完善,汽車產業轉型也會得到更規范、更科學的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