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上風電標桿電價出臺后,總容量達1053萬千瓦的裝機目標給風電產業再添強勁動力。
要規模更要發展質量
充足的海上風能資源量,加上沿海地區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使開發海上風電成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選項。
我國海洋面積的總量較其他國家占有優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高級研究員徐逢賢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海洋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40%,這成為發展海上風電的有利條件。”無論是在陸上,還是海上,發展風電首先取決于建設成本及技術成熟度。以發達國家為例,現階段高額的建造成本無法降下來,這是海上風電無法成為主力能源的主要原因。“另外,各項技術也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提升。短時間內完成千萬千瓦的核準、建設目標,可謂難度不小。”徐逢賢對本報記者表示。
“發展海上風電,要規模,更要發展質量。這一點,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通知中也作了明確部署。風機質量和安全運行,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為了穩定、有效地實現海上風電裝機計劃,風電行業需要選取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執行國家能源局關于規范風機設備資質認證的要求,從而避免質量問題。同時,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也非常重要。”歌美颯中國區總裁兼CEO何耐安對本報記者表示。
《通知》顯示,國家能源局將聯合海洋、海事、軍事等部門溝通協調,推進項目建設,保證項目建設秩序。并要求電網企業、認證機構、風電標委會等部門做好配套工作,確保海上風電項目建成投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施鵬飛對本報記者表示:“體制上的問題成為海上風電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未來哪些海域可以用來開發海上風電是最先需要明確的。”
積累經驗穩步推進
由于缺少經驗和專業化隊伍,在我國海上風電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示范試驗成功后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規模成為風電企業規避風險的扎實發展之路。
《通知》顯示列入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視同列入核準計劃,應在有效期(2年)內核準。“項目核準工作應盡早完成,而項目建設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量力而行。”施鵬飛強調,“以最小的裝機容量,
來獲得最多的經驗,達到最優的方案是現階段我國發展海上風電的主要任務。”“對于風電整機供應商而言,發展海上風電意味著企業要提供更低度電成本、性能穩定、值得信賴的產品,而這依托于穩定可靠的技術。只有在投資建設初期和后期維護時期都真正做到優化處理,并注意風險控制才可以實現較低的度電成本,從而保證投資回報的實現。”何耐安對本報記者表示。
“由于缺少經驗,海上風電的先進技術和專業人員的引進和培訓同樣值得重視。”徐逢賢提到了當前發展海上風電的另一個不足之處。
“在工程項目開始之前與項目建設過程中更要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海上風電有別于陸上風電,對于項目人員必須進行充分的培訓。同時,為了實現安全運營和成本控制,風電場需要裝備先進的智能系統,實現自我診斷、自我修復功能,進而減少停機次數和維修次數。”施耐安強調。
“海上風電成本比較高,這成為了加快發展的不利因素。海上風電的建造成本是陸上風電成本的3倍之多。高昂的建造成本給海上風電的投資提出了要求。”徐逢賢對本報記者表示。
風能資源的開發投資通過兩種途徑實現。首先是以國家財政為主,另外在部分地區或企業以風電發電量為主要能源供給,通過地方政府或企業來進行投資。
“兩條腿走路”的投資模式是開發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要采取的辦法。
今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清潔能源重大工程建設的通知》,提出了今明兩年可開工的26項西南水電和風光電項目。單獨依靠國家財政很難支撐海上風電龐大的資金需求。“僅靠國家財政肯定是不夠的。在發展海上風電的過程中,必須要引入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作為補充。”徐逢賢表示,“不過風電的高回報率,相比太陽能光伏還是更能吸引民間資本的進入。”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