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熱議一季度鐵路貨運下滑情況。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8.7億噸,同比下降約9%,其絕對數量回到 2010年同期水平。貨運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連國家統計局發言人都專門對此進行了解釋。哪下一步如何辦?全國最大鐵路局沈陽鐵路局的市場化經驗可復制。
據了解,沈陽鐵路局通過貨改不僅實現了貨運指標的快速增長,而且自身顯現了三大變化:“老大”觀念沒了、運輸結構調了、功能定位變了;市場在運輸資源配置中正在起著決定性作用。從去年6月15日貨改啟動到今年2月末,沈陽鐵路局日均裝車完成17142車,較貨改前日均增加2120車,增長 14.1%;貨物發送量日均完成105.4萬噸,較貨改前日均增加13.3萬噸,增長14.4%;貨運收入日均增加2044萬元,增長25.6%;特別是貨改后,沈陽鐵路局抓大又抓小,白貨運輸實現了大幅增長,日均裝車2989車,較貨改之前增加1114車。這些數據令人眼睛一亮,同樣實施貨運改革,沈陽局的增長與全路貨運量的下降形成較大反差,這也說明其市場化經營值得學習借鑒。
如何讓市場在運輸資源配置中正在起著決定性作用呢?觀念要變、運輸結構要變,功能定位要變,也是說,需要學習沈陽鐵路局全面對接市場,全面實施與市場緊密接軌的貨運營銷體制機制。實際上,在貨運改革上,或多或少存在頂層設計問題,也存在中下層執行問題,甚至還存在中下層如何大膽改革創新、積累經驗,為頂層設計優化方案的可能。應該說,去年以來,鐵路貨運經過連續15個月的月月同比下跌,特別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四個季度,同比降幅分別為 1.5%、2.5%、7.8%和9.37%,總體趨勢令人擔憂。期待鐵路部門在復制沈陽鐵路局經驗同時,因地制宜優化資源,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在實施全員營銷基礎上突出專業運作,突出上下聯動以提升營銷效果。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