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有規劃,一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城不久后會出現在河北省唐海縣的曹妃甸。
公開資料顯示,這個名為雷天新能源產業園的項目,占用土地面積13平方公里,實際總投資338.20億元,全部項目建成并投產后的年產能將達到30—50萬輛汽車,可實現年產值1250億元,年利稅350億元。
然而,“孵化”這個夢想的重要關鍵方——深圳中聚雷天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雷天)董事長鐘馨稼4月30日卻在南京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透露:“曹妃甸項目的投產或為期不遠。不過,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我們雷天什么事了。”
“唐海縣政府看中的是我們擁有的新能源核心電池技術,并以此來吸引更多汽車企業入駐(曹妃甸),發展電動車。但是,這個項目里所提到的龐大的數字規劃,有沒有經過科學論證,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鐘馨稼說。
遭遇質疑
從一開始,雷天在曹妃甸上馬的超大新能源汽車項目就受到外界的質疑。
雷天網站顯示,“公司是一家在香港注冊成立的港資企業,也是一家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專門從事生命源稀土釔鐵鋰材料和動力型電池技術研發生產的高新科技綜合型集團企業。公司在鋰離子動力電池和純電動車領域不斷創造出多項世界第一:1998年,制造出100Ah單體容量的鋰離子動力電池,世界第一;1999年,采用100Ah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成功純電動帶空調的小轎車,一次充電續行里程383公里,創世界第一;2006年,制造出3600Ah及10000Ah單體容量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居世界第一……
根據公開資料,雷天掌門鐘馨稼并非出身新能源技術專業,但后來他仍然踏上了研究清潔能源的征程,并對外宣稱在一間瀕臨破產的電池廠內攻克了世界難題。
1999年,曾有一個北京專家組檢查鐘馨稼開來的電動車后,堅持要到實驗室和生產車間去看看。由于擔心技術外泄,鐘回絕了這一要求。專家給予相關部門的報告是:鋰離子電池做電動車電源很好,但不能判定雷天的這些電池是哪里來的。因此,無法對其技術成果作出具體鑒定。
2001年2月20日,有深圳專家在與雷天簽訂了保密協議之后,對雷天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全部生產工藝流程進行了全面檢驗,并進行了再次試車。最終,專家做出的鑒定報告指出,“裝車試驗的電池為雷天在深圳生產,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可是,這仍然沒有消除業界的疑問。
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項目課題負責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林程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說,雷天的動力電池在性能檢測上確實沒有達到相關指標,“所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能源電動汽車最終只能選用中信國安的電池。”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副主任甄子健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雷天確實在該項目辦立過項,不過后來不知何故,無疾而終。
“日本、美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究上耗時10余年,投資過百億美元,技術上尚待突破。你能相信現在國內有哪一家企業的技術水平真的領先世界了嗎?如果有,我想國家一定無條件支持它,誰也不可能阻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杜芳慈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2009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曉明曾隨團考察雷天,他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說,“從其主動提供的資料來看,這家企業在國外有一定市場,所以認定其技術‘忽悠’,是說不過去的;但要說技術世界第一,顯然也有水分。”王曉明的結論是,即使實地考察了,對雷天也仍舊“看不透”。
面對外界的質疑,鐘馨稼坦承:雷天的市場主要在國外,在國內非常小,只有一些研究機構買幾個電池去研究。
此外,公開資料還顯示,除曹妃甸外,從2002年開始,雷天先后與廉江市、遼源市、長春市、池州市等多個地方政府簽署了超過5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投資計劃。
遠非國內500強企業的深圳雷天,何以撬動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也一直外界感到“不可思議”。
舞者之意
盡管雷天及其宣揚的新能源技術受到質疑,但通過與雷天的“攜手”,曹妃甸仍頗有收獲。[page]曹妃甸管委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標為:“以20平方公里的電動汽車產業園為平臺,大力引進國內外新能源整車及相關產業項目,迅速形成集群效應。5年內實現年產50萬輛整車,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2500億元。”
根據唐海縣2008年實施的《唐海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曹妃甸除了給予落地企業在土地、稅收、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資金支持、專業技術人才和政府服務方面等方面全方位的優惠和大力支持外,同時在戶籍管理上也作出了諸多利好規定。
2009年,曹妃甸敲定原稱為“海天能源新城”的雷天新能源產業園后,中國鋰源投資公司、上汽集團也先后與其達成“鋰源電動汽車產業基地”和“上汽綠色能源汽車項目”的落戶意向。
唐海縣政府2009年末向社會披露的信息,以企業獨資形式,未來3年里中國鋰源投資公司將投資5億元,在曹妃甸打造2條動力電池生產線、1條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生產線、1條控制器生產線、1條充電器生產線和1條整車組裝線。目前,動力電池生產線已完成投資0.5億元,基礎設施已全部到位。3年后,視市場發展情況,可追加投資至20億元。
而上汽曹妃甸綠色能源汽車項目則以政府與企業合資的形式,建立上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專門生產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以及傳統客車。
上述項目的先后落地,與曹妃甸一貫的招商思路有關:先引入目標企業,再以目標企業吸引更多關聯企業。
而鐘馨稼說,“事實上在曹妃甸項目,雷天只是技術入股,占干股10%左右。實際上的投資方為唐山國際飯店有限公司和唐海縣政府。因為我們擁有新能源核心電池技術,唐海縣政府看中這一點,這樣,他們就可以用雷天先進的電池吸引更多汽車企業入駐(曹妃甸),發展電動車。”
鐘馨稼還說,在國內其他地方可以輕便地借助電池核心技術,撬動地方資本,創投新能源產業園,但在曹妃甸,“項目一旦成型,地方政府招商完成了,雷天就被放到了一邊。”
4月17日,曹妃甸雷天新能源產業園招商項目部一位楊姓部長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證實,“基礎建設正在進行,不知道接下來還有沒有雷天的事。據說管委會對這個園區的建設,本意只是重點爭取與一汽的合作。”
另有所獲
失意曹妃甸后,“雷天真金白銀要做的投資項目,只有兩個:一個是眼下正在深圳推動的雷天新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億美金;另一個是5月1日在南京簽約的南京江寧開發區項目,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總投資190億元人民幣。”鐘馨稼在電話中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根據雷天官網介紹,公司注冊資本金1.3億美元,總資產33億美元。鐘馨稼所述的兩個自投項目的資金何來?
4月15日,雷天董事長助理呂志明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董事長多次對我講,他自己就有100億元。其余資本,我想應該是通過嘉盛控股這個殼資源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募集。”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2010年1月,嘉盛控股(HK.00729)曾發布公告,作價27.5億港元,將Union Grace Holdings Limited(注冊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為鐘馨稼及苗振國所有)及其附屬的中聚雷天(香港)公司納入囊中。此外,嘉盛集團還作價2.9億港元,向李嘉誠折價18.9%配售4億股嘉盛控股的股權。
通過此次借殼上市,鐘馨稼在嘉盛控股中的持股比例達到41%,為第一控股方。
對此,數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談到,雷天并沒有整車生產目錄資源,當前這種項目運作模式,“除了迎合地方政府的需要”高調賺吆喝外,能為自己帶來多少實質利好,很難評估。”
2009年12月1日之前,嘉盛控股的股價一直在每股0.1港元左右徘徊。“至今已翻漲16倍多。”呂志明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