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記錄了共和國石油部長、獨臂將軍余秋里的事跡。他為了祖國和人民,在戰爭中出生入死、奉獻青春;在和平年代,他為摘掉中國“貧油”的帽子鞠躬盡瘁、再獻終生。在他擔任石油部長時,更是為全國人民樹立了一個“王鐵人”的學習榜樣,掀起了一股比、學、趕、幫、超的大生產高潮。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1959年9月,在大慶地區發現石油資源以后,他以非凡的膽略和氣魄,果斷地提出要調集全國石油系統的人力、物力,在大慶組織石油大會戰,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大慶油田勘探、開發、建設好,把我國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64年1月,經中央批準,石油部組織了華北石油勘探會戰。隨著勘探范圍和成果的不斷擴大,先后發現并建成了勝利、大港、遼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正如康世恩同志后來回憶時說的:“余秋里抓的‘學兩論’和樹王鐵人活動,對當時打開會戰局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余秋里還提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在當時確實起到了調動群眾創業精神,不等不靠,頑強奮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的作用。余秋里在任石油部長期間,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吃苦耐勞的石油開發勁旅,中國石油工業創業史凝聚著他的心血和功勛。(石油系統無人不知“余康”二人。
“余康”二人在石油工作上幾十年如一日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以及彼此的互補,使他們承擔的共同事業也變得完美。余和康倆人可稱得上中國政壇楷模和中國經濟戰線的兩面鮮艷旗幟。中國石油工業因“余康”而光芒四射。共和國五十年前的經濟歷史,也因“余康”而光彩奪目。)
獨臂將軍余秋里(1 9 1 4 -1999),是中國石油工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經濟工作的杰出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國務院原副總理,石油工業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共和國的石油供應十分匱乏,以至嚴重影響到中國國計民生。1958年初,不少汽車被迫拋錨,軍隊中有的部隊取消演習,連首都街頭也出現了背負沉重煤氣包的公共汽車。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開會研究石油問題,國務院也開會研究石油問題,石油成了亟待解決的國家大事。
共和國崛起的危難時刻,毛澤東一錘定音:我看余秋里能當好石油部長。此人人才難得,是個將才!
彭德懷推薦,周恩來欣賞:中國和平建設時期從此出了個獨臂“巴頓將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