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值得天然氣汽車業界朋友認真學習、體會和研判。
一、"計劃"有不少新鮮熱點提法
1、首次將天然氣汽車與電動汽車相提并論的列入加快發展之列。
曾記否,早在1986年四川省就曾出臺《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省計經委關于汽車用壓縮天然氣代油的規劃意見的通知》(川省發【1986】225號),之后90年代末到本世紀前十年期間,全國不少省、市、自治區及地級行政單位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推廣天然氣汽車的文件。1999年,曾有十三個部委共同發起過"全國清潔汽車行動",但僅涉及16個城市及四川省;遠非全國范圍(當時氣源條件也不具備)。因此,可以說經國務院同意發布的此"計劃",才算是號令全國的首次提出"加快發展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輛,天然氣汽車和船舶,擴大交通燃油替代規模。
2、首次提到"穩妥發展天然氣家庭轎車、城際客車、重型卡車和船舶。
前者自然是指壓縮天然氣(CNG)汽車,后三者即是LNG的主戰場。據悉;我國2013年末的汽車保有量為1.37億輛,其中家庭轎車5308萬輛;如果有10%-20%家庭轎車改為"油氣"兩用,則CNG汽車保有量將增530-1060萬輛。后三者雖然在推廣"油改氣"的車船數量上要比前者少許多,但其每輛車或每艘船的日耗天然氣則比前者高幾倍幾十倍。這都將對減少排氣污染和增加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發揮顯著作用。
3、首次明確,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達15%。
"計劃"明確提出"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能源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4、首次提及井口天然氣價格及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
這無疑是一重大舉措;眾所周知,幾十年來至今國家一直對天然氣井口價格和實行政府定價的模式從未動搖過。近年來,也僅對頁巖氣和LNG的價格實行由市場決定形成。這次對常規天然氣價格進行改革。必將有利于天然氣的增產,價格走向和浮動更合理。影響十分深遠;效果非常顯著。
二、"計劃"囊括了天然氣汽車的上、中、下游
1、上游方面
"計劃"提出"努力建設8個年產量萬億立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天然氣生產基地"。
據筆者所知,中石油的三個油氣田和中石化的普光氣田等4個常規天然氣主產區早已上百億立方米產量。
如長慶油田2013年的天然氣產量已達346.8億立方米;塔里木油田2013年的天然氣產量已達222.8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是我國最先上百億立方米的企業;目前產能已達150億立方米;普光氣田2013年產氣106.7億立方米。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油氣田有希望入圍八大生產基地呢?筆者以為以下三個油氣田大有希望。
中石油青海氣田:2012年產氣量為65億立方米,2013年天然氣產量逾70億立方米,計劃2017年達90億立方米。照此速度2020年應當跨過百億立方米大關。
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生產示范基地;其公布的規劃為2015年形成50億立方米產能,2017年形成100億立方米產能。但這不能算作常規天然氣范疇。
中石油四川省盆地安岳龍王廟組將用四年時間于2018年建成年產能110億立方米的大氣田。
中海油的南海氣田也可望入此八大之列。
"計劃"同時還提出,"擴大天然氣進口規模。加大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進口力度"。
在管道天然氣方面,在2020年前;我國中亞天然氣的進口量將增至850立方米,中緬天然氣將達120億立方米;中俄天然氣,從2018年起開始向我國供應;最終規模達680億立方米。
2014年我國進口LNG接收站共計12座,總接收能力達到3730萬噸/年(約合522.2億立方米)
2、中游方面
"計劃"提出,要"加快天然氣加氣站建設"(目前國內CNG加氣站約4500座,LNG加氣站約2500座,)"加快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建設"。"提高天然氣儲量能力,加快天然氣儲氣量建設,鼓勵企業商業儲備,支持天然氣生產企業參與調峰,提高天然氣規模和應急調峰能力""到2020年,天然氣管道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2013年底,我國已建成天然氣管道長度6.2萬公里)
3、下游方面
"計劃"提出,穩步發展天然氣交通運輸,以城市出租、公交車為重點,積極有序發展液化天然氣汽車和壓縮天然氣汽車。
從1989年3月14日,我國首座CNG加氣站自貢榮縣站開始營業算起,25年來,我國CNG汽車保有量已達400萬輛,LNG汽車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起來,如今已有10多萬輛,隨著"計劃"及國家和地方相應政策的跟進,天然氣汽車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三、幾點值得重視的提法和舉措
1、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
"計劃"明確指出,要"綜合國家天然氣發展布局,制定天然氣交通發展中長期規劃。"這就說明了,發展天然氣交通的確是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指導"十三五"能源工作外,還將有更長遠的發展前景。
2、強調體系和產業化
"計劃"提出,"實行綠色交通行動計劃。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清吉能源汽車和船舶的產業化。"也就意味著交通管理部門將進行制定綠色交通行動計劃,作出相應的體系規劃目標和建設內容。同時也意味著,跟清潔能源汽車和船舶密切相關的裝備制造、安裝、檢驗等產業會得到難得的發展機遇。
3、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這并不是新提法,但以前一直是從緩解城市"堵車"通病的角度而提出;在"計劃"里提出,應該是從節能和環保方面著眼。
四、 "計劃"中有一些重要但不易被人覺察的訊息
1、煤制氣的產能指標未再提及
關于煤制氣十二五規劃中曾高調提出2015年煤制天然氣達150-180億立方米,目前連50億都未達到,看來這個指標鐵定是落空了。因此,在這次行動計劃中僅提出要"穩妥實施煤制油、煤制氣示范工程"。本來按照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和開工的十多個煤制氣項目中,2020年生產能力可達600-700億立方米。但這次并沒有量化其目標任務。這是十分智慧的做法。
2、甲醇銷聲匿跡
兩三年前國家曾將甲醇做為汽車代用燃料。并曾將上海、山西、河南作為示范地區,后來因種種原因而銷聲匿跡。這次行動計劃中只字未提甲醇能源,而改提發展非糧食的乙醇能源。這是十分明智的。且與國際上的做法一致。
3、液化石油汽也未著墨
1999年-2005年期間國家科委等十三個部委提出的清潔燃料汽車行動中,曾將推廣液化石油氣汽車列入重要能源甚至排名在壓縮天然氣之前。在此次行動計劃中也未提及。這無疑也是正確的
4、民用氣增長幅度令人吃驚
超大幅度提高了城鎮居民用氣規模。國家《十二五天然氣發展規劃》中曾經提出"到2015年我國城市和縣城用氣人口約為2.5億。"而《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城鎮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氣。"據統計資料,我國2013年末的城鎮人口已達7.3億。2020年這個數字至少要超過8億。從2.5億到8億人的天然氣消費量的增加幅度之大實屬空前未有的壯舉。
5、有可能出現油氣"平分天下"的局面
細心的朋友一個定算出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僅為13%。而據參與制訂"計劃"的一位專家稱:"天然氣的占比2020年有望達到12%"加上此漲彼消的效應,油氣"平分天下"的局面完全可能出現。其實作為車用能源燃料結構的演變正在悄然進行,如我國134萬輛出租車中已有近半數改為油氣兩用汽車。換言之,作為出且車燃料天然氣的消費量正在逼近汽油。又例如采用天然氣(CNG、LNG)作燃料的公共汽車,數量已超過我國公共汽車總保有量的30%。而燃油汽油的公共汽車的占比已不到2%。柴油公共汽車的數量近幾年來也在逐漸減少。
綜上所述,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確實是高屋建瓴,有目標、有舉措、有政策導向、有膽有識又有謀,真是一個好計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貫徹執行。
作者:李永昌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 自貢市清潔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