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港煤炭碼頭項目12日開工建設。這座大型煤港配以專用運煤鐵路,將為內蒙古東部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構筑一條全新的出海大通道。
錦州港煤炭碼頭一期工程位于現錦州港以西海岸,將建設3個7萬噸級的煤炭裝船泊位,形成碼頭岸線820米,項目總投資約為41.9億元,建成后將形成3500萬噸/年的裝船能力。
錦州港煤炭碼頭一期工程由中電投白音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國電東北電力有限公司按53%、33%、10%、4%比例出資建設,今年4月14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建成后將是為社會提供煤炭公共運輸服務的大型專業碼頭。
與錦州煤港相配套,一條起自錦州西港口站,經遼寧省葫蘆島市、朝陽市至內蒙古赤峰市,全長287.7公里的運煤鐵路(錦赤鐵路)已于2009年6月28日開工建設。而在此前,由中電投集團公司主導投資建設的赤大白鐵路已于2008年12月竣工通車,這條鐵路南起赤峰市,途經大板鎮,終到白音華,全長約331公里。
出席12日開工儀式的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說,錦赤鐵路計劃2013年通車,屆時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白音華、五間房等煤田的豐富資源將通過鐵路外運,在錦州港下海,成為一條保障全國能源需求的供給線。
內蒙古東部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煤炭遠景儲量高達2200多億噸,可以為東北乃至南方眾多省份提供能源支撐,而面臨的最大瓶頸,就是煤炭外運難。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