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布2023 年年報和2024 年第一季度報告。
2023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3.29 億元,同比下滑47.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63 億元,同比下滑69.8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7.41 億元,同比下滑43.1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3.30%,同比下滑48.38 個百分點。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 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4.18 元(含稅),公司不送紅股、不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9.82 億元,同比下滑38.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 億元,同比下滑88.6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0.75%,同比下滑5.44 個百分點。
點評:
硅料供需扭轉,公司2023 年業績承壓。2023 年,公司主要受多晶硅料行業供給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大幅下滑。分拆數據來看,2023 年公司多晶硅銷量20 萬噸,同比增長50.48%;平均銷售價格(不含稅)81.12 元/千克,同比下滑64.95%;單位成本48.70 元/千克,同比下滑16.84%;高純多晶硅業務毛利率39.97%,同比下滑34.72 個百分點。公司全年管理費用3.32 億元,同比增長33.57%,主要受運營規模擴大和員工工資普調影響;公司貨幣資金充裕,全年財務費用-3.31 億元,同比增長320.34%。
公司2024 年一季度業績繼續受行業價格低迷拖累。2024 年第一季度,多晶硅料價格仍處于探底階段,公司業績繼續呈現下滑態勢。
公司一季度銷售多晶硅53987 噸,同比增長113.5%;單位銷售價格(不含稅)54.92 元/千克,同比下降71.16%;單位成本45.99元/千克,同比下降13.96%。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單位成本保持下降趨勢,部分緩解產品價格下降壓力。
公司優化產品結構提升N 型多晶硅料占比,降本增效緩解盈利壓力。太陽能電池的升級迭代帶動N 型硅料的市場需求。公司是較早實現批量供應N 型多晶硅的企業之一,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N型多晶硅料產量、銷量分別達4.3 萬噸、3.7 萬噸,占比69%和68.6%。公司內蒙產線具備100%的N 型硅料生產能力,新疆產線具備60-70%的N 型占比,并通過技改進一步提升N 型產能。在提升N 型產能占比的同時,公司通過分級能量回收、分級廢水回收、還原系統智能控制及對六氯乙硅烷(Si2Cl6)高沸裂解回收等措施,降本增效。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 公司多 晶硅生產成本分別為53.45、50.34、47.77、46.25 和45.99 元/千克,呈持續降低趨勢。
多晶硅供需偏松短期難言改觀,價格跌入行業現金成本減緩行業供給。2021、2022 年多晶硅高盈利吸引行業大規模擴大產能,行業供給迅速增長。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披露的數據,2023年我國多晶硅產量143 萬噸,同比增長76.33%。2024 年,僅考慮頭部上市公司就有通威股份的云南20 萬噸及內蒙古20 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公司的內蒙古包頭二期10 萬噸多晶硅將陸續投產,進一步增加行業供給。在中國、歐洲光伏裝機需求增速趨于穩健,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增速放緩的趨勢下,短期多晶硅料供需偏松預計難有改觀。目前,多晶硅料價格下跌至大部分企業現金成本,行業進入非理性競爭狀態。預計行業普遍虧損將減緩新增產能投放進度,高成本產能將加速退出,具備成本優勢企業擁有更高抗風險能力。
公司無有息負債,資金實力雄厚助推企業渡過行業低谷。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74.11 億元,無短期借款、長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應付債券等債務。2023 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息收入分別達4.25 億、0.91 億元,反映公司財務穩健、資金充沛特征。短期多晶硅生產行業盈利將持續存壓,公司充沛的現金儲備保證項目建設進度和企業的持續健康運行。
維持公司“增持”投資評級。預計公司2024 年、2025 年和2026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53、16.69 和26.05 億元,對應的全面攤薄EPS 分別為0.58、0.78 和1.21 元/股,按照5 月8日24.79 元/股收盤價計算,對應PE 分別為42.44、31.85 和20.41倍。目前多晶硅行業處于周期低谷,公司持續推動硅料生產降本增效,擴充硅料產能提升市場份額,提升N 型號硅料占比,增加工業硅產能保證原材料供應,公司行業地位較為領先,維持公司“增持”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行業擴產較快,競爭趨于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低迷,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風險;全球裝機需求不及預期風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