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7日電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新型工業化和數字化社會加速推進,電力需求將呈現‘總量持續增長、結構深度調整、供需動態平衡’的特征。”中電聯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26日在2025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從供需形勢看,預計2025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
楊昆認為,從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看,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消費需求旺盛、節能降碳改造等領域投資需求潛力巨大,今后一個時期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從行業發展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能源電力行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綜合考慮我國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在電力消費方面,中電聯預計,2025年我國電力消費需求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0.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加6000億千瓦時、增長6%左右。其中,全國算力基礎設施用電量將達到3600億千瓦時,5G基站用電量將達到1400億千瓦時左右。
電力供應方面,中電聯預計,2025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有望超過4.5億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3億千瓦。到202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有望超過38億千瓦,同比增長14%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23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60%左右;煤電所占總裝機比重降至三分之一。
為增強電力安全供應保障能力,楊昆介紹,2025年,電力行業要因地制宜安排一批保供電源項目,加快已納規的常規電源審批及開工建設,深化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加快流域龍頭水庫和年季調節水庫的建設,統籌建設一批調峰氣電,不斷增強保供能力。持續建設區域堅強電網主網架,加快推動供電薄弱區域配電網升級改造,強化并網接入管理,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區域間電力調配,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強化風險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增強能源電力各環節應急協同處理能力。
“為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電力行業要推進第二批、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發展,培育‘新能源+’融合發展新業態。優化抽水蓄能建設布局和投產時序,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開展新能源基地與新型儲能電站聯合優化運行。”楊昆表示,要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中電聯預計,電力供需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