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和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聯合主辦的 2025 甲烷大會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拉開帷幕。來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研究機構圍繞“面向‘十五五':創新與合作”主題,深入探討全球甲烷治理的最新進展、技術突破與國際合作路徑,為加速全球甲烷減排凝聚共識。
政策引領:中國甲烷減排成效顯著,“十五五” 布局全面啟動
中國作為全球甲烷減排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在能源、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煤礦瓦斯利用量持續提升,浙江、江蘇等7省市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建成,煤層氣排放標準進一步嚴格,低濃度瓦斯利用方法學落地為碳市場建設奠定基礎。“十五五”,中國將聚焦重點領域控排,強化監測核查體系,加強宣傳科普,推動甲烷減排與能源安全、生態保護協同增效。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夏祖義在致辭中強調了甲烷控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由于甲烷短期增溫效應強,壽命周期相對短,甲烷控排對于全球快速遏制氣候變暖,擴大全球二氧化碳減排窗口期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視野:國際合作加速,技術、數據、制度等領域加速創新成破局關鍵
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在致辭中系統闡述了過去一年國內外甲烷控排領域的重大進展,并對未來甲烷控排發力方向提出針對性建議,他呼吁:“全球推進甲烷控排需要在技術、數據、制度等領域加速創新——農業甲烷控排技術研發和商業化亟需取得突破;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和數據反演技術需加速推進;排放與核算標準、監管體系、投融資及全產業鏈的協同減排也有很大提升空間。”
美國環保協會能源轉型高級副總裁Mark BROWNSTEIN強調,油氣行業是甲烷減排最具成本效益的領域,60%的排放可通過現有技術在無額外成本的情況下解決,同時回收甲烷可緩解能源需求。農業領域通過飼料改良、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減排與農民增收的雙贏。他呼吁,要抓住行業轉型機會,實施更具成本效益、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全球甲烷中心首席執行官 Marcelo MENA分享了衛星監測、預警響應系統(MARS)在垃圾填埋場等場景的甲烷排放監測應用案例,呼吁加強國際合作,在短期內有效遏制全球溫升。
對話環節,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山西省生態環境規劃和技術研究院、全球甲烷中心、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山西航天國泰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的專家學者,圍繞“甲烷減排最佳實踐”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會發布的多項成果凸顯了市場化機制對甲烷減排的驅動作用。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介紹,《甲烷投融資:實踐進展與機制研究》報告指出,國際上已形成專門的甲烷投融資工具,中國需在綠色金融標準整合、技術研發支持、碳市場機制完善等方面發力,探索符合國情的分階段碳稅政策。美國環保協會高級主任高霽則強調,全球甲烷監測數據共享與標準互認是下一步合作重點,呼吁構建公開數據平臺促進減排行動。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 謀劃之年,本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全球甲烷治理進入技術落地與行動加速的關鍵階段。隨著中國“十五五” 甲烷減排政策的細化、國際合作機制的深化及市場化工具的創新應用,各方正以“創新與合作”為雙引擎,推動全球甲烷減排邁向新臺階,為守護地球氣候安全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