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三航局新建海洋站(海洋觀測平臺)項目水工部分的首根嵌巖灌注樁順利澆筑完成。這一關鍵節點的突破,標志著項目施工邁出實質性步伐,為后續工程全面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該項目位于寧波市甬江口西側、鎮海區外游山圍墾區北側,地處復雜海岸帶環境。約160米的施工平臺需穿越近岸側海堤扭王塊區域、薄覆蓋層區域、天然巖岸、游山磯及歷史拋填區域,地質條件復雜。為減少對臨近運營碼頭影響和克服無遮掩海域不利海況,項目采用臨時鋼棧橋結合“陸上施工法”,有效破解了嵌巖樁施工、上部結構施工及鋼便橋施工的多重地理限制。
工程核心樁基包含4根直徑1300毫米與1根直徑1400毫米的嵌巖灌注樁,設計深度均穿透高強巖層。配套建設直徑9米雙層觀測平臺、31米跨徑鋼便橋及海洋觀測樓。面對嵌巖樁施工中護筒埋設難度大、巖面坡度陡峭、嵌巖段巖體硬度高等技術難題,項目部系統化構建解決方案,采用大孔徑沖擊鉆頭平整巖面,并通過回填塊石工藝修正巖層界面,確保樁基嵌入精度;建立鋼護筒動態儲備機制,精準調控成孔速度,有效防范卡錘等施工風險;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實質量管控體系,實現安全質量雙受控;實施全流程環保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活動對海岸帶生態環境的影響。
施工過程中,中交三航局四公司管理團隊實施 “全程旁站監督 + 工序協同作戰” 模式。施工管理人員全程盯控成樁全流程,技術團隊與作業班組高效聯動,安全員、質檢員同步開展隱患排查與質量驗收,確保首樁施工各環節處于嚴密受控狀態。
首樁順利澆筑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心劑,后續施工中,中交三航局四公司項目部將繼續秉持 “精益建造,綠色發展”理念,以飽滿的攻堅熱情與科學的管理手段,穩步推進鋼便橋架設、觀測樓主體施工等關鍵工序,全力確保項目工期、質量、安全與環保目標的全面實現。
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集海洋環境監測、數據采集、科研支持于一體的綜合性觀測系統。該項目的實施,不僅是公司在海洋工程領域施工能力的集中展現,更將為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示范與工程樣本,助力區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