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對金融危機下油價問題的思考

2008-11-28 16:37:00 中國能源網   作者: 劉濤  

一、

隨著金融風暴愈演愈烈,歐佩克削減原油日產量150萬桶的決定并未緩解市場對于原油需求下降的擔心,10月27日國際油價繼續下跌。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盤中跌破60美元大關,最低下探至59.02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下跌93美分,收于每桶63.22美元,是自2007年5月29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格。同時有報告顯示,美國10月份消費者信心下跌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油價暴跌的同時,其他商品也不同程度下挫: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期貨全線跌停,小麥期貨也大幅收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盤中一度跌去10%,鎳、鋅和鋁等商品期貨價格不同程度下跌。市場普遍認為,這標志著過去幾年來的牛市徹底終結。

國際大宗商品跳水,除了金融動蕩和世界經濟前景黯淡導致需求趨弱和投資者信心不足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流動性嚴重短缺令金融機構不得不紛紛在商品市場上拋售套現,10月初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上三個月美元Libor利率已高達4.82%,若歐美央行沒有足夠的美元持續注入,信貸緊縮局面難有根本改觀;二是美元的匱乏加劇了投資者對美元的需求,推動美元逆勢強勁上漲,美元指數已升至83.19,創下07年6月以來的新高,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標價,美元走強將不可避免地壓低這些商品的價格。

對于主要消費國而言,原油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暴跌,也為全球經濟運行埋下了重大隱患。從短期看,這將嚴重威脅生產國的經濟穩定,甚至影響國內社會穩定和地緣政治安全。例如,對于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這些國家而言,石油和天然氣收入是其主要經濟支柱,在能源價格高漲時,其財政支出往往是極度擴張,一旦能源價格猛降,國內各種矛盾和危機都將暴露無遺。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產油國很可能采取減產對策。從中期來看,由于價格下跌,一些周期性產品,例如糧食,2009年全球產量很可能大幅減少,使2008年初出現的全球糧食危機再次上演。從長期來看,如果能源價格持續低迷,生產國必然缺乏對設備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動力,而這將對未來數十年的全球供應能力產生深遠影響,使其價格今后長期走高。

對于中國而言,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全球化時代,國內期貨市場行情和現貨價格難免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過去一周,銅、膠、大豆、豆油等商品出現連續跌停的走勢,交易所不得不啟動特殊市況下集體強制減倉機制。在國內股市和樓市不景氣的情況下,來自期貨市場的沖擊無疑是雪上加霜,對宏觀經濟穩定和糧食安全等都將帶來消極影響。

其次,就眼前看,國際油價、糧價和鐵礦石等價格下跌固然有利于減輕中國的通脹壓力,為宏觀調控從“一保一控”向“保增長”傾斜提供了可能;但如果著眼于未來數年的國際經濟形勢,筆者認為,切不可盲目樂觀、對潛在的威脅掉以輕心。

當前,國內對能源和多數原材料基本能實現部分自給,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對涉及經濟安全的能源、糧食和礦產應當未雨綢繆,趁國際價格走低之際,提前做好戰略儲備建設;另一方面,對于能源,要加快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并積極開發新能源,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而對于糧食生產,除了盤活土地流轉、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外,更應放松對農產品價格的人為抑制,通過價格信號,從根本上激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

國際油價接連出現大幅跳水,一系列重要關口相繼失守,除高盛和羅杰斯等堅定的少數派外,進一步看空一度成為市場的主流聲音。

油價的起起落落,短期內固然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觀經濟數據、地緣政治和自然災害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與作為主要計價貨幣美元的走勢脫不了干系;但從長期看,供求雙方的政策反應及其背后深層次利益考慮才是最值得關注的。

從需求來看,受次貸危機持續發酵影響,當前的美歐日經濟放緩不同程度減少了對原油的需求;中國在奧運會結束后,能源消費需求也將有所下降,而燃油稅和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近期若能順利出臺,將進一步抑制能源需求過快增長勢頭。不過,如果從一個更長的經濟周期來看,美國經濟早晚會復蘇。如今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交替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手法已爐火純青,2001年,美國陷入危機用了兩個季度,走出危機也只用了兩個季度。樂觀看待,2009年底美國經濟或許就能重新步入增長軌道。屆時,中國出口和投資的規模也將迅速擴張;同時,中國的重化工業進程遠未完成,原油進口的上升趨勢還要持續若干年。

從美國目前的政策思路來看,至少表面上是希望油價進一步回落的。畢竟,油價下跌有助于提振消費和投資,加速美國經濟恢復的節奏,也能使夾在抑制通脹和刺激經濟兩難中的美聯儲得以從“滯脹”陰影下解脫出來,以專心應付經濟復蘇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強勢美元目前或許正是伯南克最需要的。然而,從其他經濟部門角度看,強勢美元卻未必受歡迎,因為它增加了進口,抑制了出口回升勢頭,導致失業率上升。更重要的是,現在所謂的“強勢美元”不過是之前美元超跌后的反彈,如果美元要想長期維持強勢,正如里根時代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所做的,首先一步應將利率提至高于名義通脹率——據美國勞工部統計,這一指標7月已高達5.6%,而這顯然不是眼下身陷苦惱中的房奴和眾多投資機構所樂見的。因此,要不要一個真的強勢美元,或者說,想不想油價進一步下跌,在美國內部也存在利益沖突。

從原油供給方來看,主要分為兩大塊:歐佩克13個新老成員與以俄羅斯、墨西哥、挪威、巴西、哈薩克斯坦等為代表的非歐佩克國家。理論上,非歐佩克國家是作為歐佩克對立面和競爭者形象出現的,在早期,每當歐佩克宣布執行“限產保價”政策時,不受限產政策束縛的非歐佩克國家往往趁機擴大生產搶占市場,這也導致歐佩克占全球原油市場份額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52%銳減至80年代中期的30%左右。不過,歐佩克的龐大儲量和節制美德最終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一些非歐佩克國家原油儲量日益枯竭,且難以承受擴大原油產出所需要的巨額投入;而另一些國家也逐漸認識到“限產保價”不僅符合歐佩克的利益,也是自身長遠利益所在。基于以上考慮,2007年安哥拉和厄瓜多爾申請加入歐佩克陣營。

BP《2008年全球能源統計》顯示,過去三年,墨西哥、挪威等非歐佩克國家原油產出和出口都在逐年遞減。今年上半年,非歐佩克陣營中的領軍角色俄羅斯也加入限產的隊伍,原油開采量同比下降0.8%,出口同比下降5.2%,同時還宣布重新調整原油出口關稅。

大量實證研究表明,歐佩克本質上是一個石油輸出國組成的卡特爾,歐佩克所有成員長期以來存在這么一個共識,即制定戰略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油價保持在一個足夠高、但又不至于刺激原油消費國痛下決心徹底擺脫這種傳統能源的水平上。無疑,這宛如在鋒刃上行走,需要極高的科學智慧和政治藝術。正是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今年6月,當油價首次突破140美元時,沙特暗示將日增產50萬桶,并最終實際增產20萬桶。在全球原油供求大致平衡的關頭,沙特的理性選擇顯然有助于油價回歸合理區間,避免整個原油時代的徹底瓦解;而當油價出現雪崩苗頭時,歐佩克的態度旋即轉變,考慮減產。

筆者以為,相對于國際原油市場的需求方,博弈的另一方似乎握有更大主動權和清晰的策略。可以說,歐佩克現在已掌控了全球原油生產的閥門。它所能影響的不再僅限于全球原油產量和出口量的一小部分,而是絕大部分。其中,穩坐儲量和產量兩把龍椅的沙特,其態度取向無疑具有風向標意義。或許在沙特和它的歐佩克同伴眼中,80-100美元是合意的水平。至于它會不會繼續往下走,則要看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會壞到什么程度。如果美國再次曝出幾個“房利美”,那沙特也只剩干瞪眼的份了。

正文未完,請點擊分頁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金融危機,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