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臨能源轉型、環境壓力、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挑戰的當下,“能源互聯網”是目前能源領域最為廣泛探討的話題之一。就光伏領域而言,“能源互聯網”無遺為解決消納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路徑選擇。無論光伏行業面臨怎樣的內部或外部環境,通過技術提升,在用戶端創造更多價值,始終是行業的重要法則。
8月28日,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及技術創新聯盟全體成員大會暨2017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在清華大學召開,中國能源網全程參與并就能源互聯網以及光伏消納等問題采訪了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高紀凡認為,通過發展分散式能源,光伏產業未來將走向千家萬戶,這是能源互聯網的基本內容。
630與雙反:我國光伏的“內憂外患”
隨著“6•30”的落幕,光伏面臨補貼縮減的挑戰也逐漸開啟,加之國內市場空間縮小、國際市場變幻莫測,我國光伏的“內憂外患”似將成為后半年如影隨形的“夢靨”,市場普遍擔憂2016年“6•30”搶裝潮過后的斷崖式下跌重演。
“天合是全球化布局的公司,海外業務占到了50%以上。”高紀凡表示,天合光能作為在全球市場布局的企業,國內補貼的下降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高紀凡稱,由于今年分布式發展很快,在“6•30”之后還有一個上升的趨勢,并不像去年后半年大幅下降,今年有些地方反而還出現了上揚。
面對國外的“雙反”的壓力,高紀凡表示,天合在這些國家有研發投資和制造業方面的合作生產基地,通過合作生產基地的自由貿易可以對這些國家以“零關稅”的方式提供支持。他表示,天合目前有2500名海外員工,在海外提供光伏發電的“整體解決方案”。
高紀凡強調,“國外的光伏行業,從德國到美國,都做過‘貿易保護’,但是它們產業發展的都有問題,所以,保護是沒有用的,要自己給用戶帶來價值。”他表示,美國的“201調查”是破產企業發起的,結果僅僅是帶來對落后企業的保護,同時還會造成光伏價格的大幅提升,對下游的用戶很不利,長期就會造成失業。
消納問題:用戶端的巨大潛力
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上半年光伏裝機達到了2400萬千瓦,2016年全年的新增光伏裝機容量也達到了3454萬千瓦。距離2020年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十三五”規劃的1.05億千瓦以上光伏裝機目標就基本完成了。2020年的光伏裝機規劃在1.5億千瓦左右,也就是接下來“十三五”期間每年將新增裝機1500萬千瓦,這一指標顯然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
同時,隨著國內光伏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光伏消納問題也日趨嚴重。放眼整個可再生能源領域,“棄風棄光”已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棄風電量497億千瓦時,棄光電量74億千瓦時,造成了能源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增加了新能源發電的成本,客觀上阻礙了對新能源發電上網電價的進一步調整。
高紀凡表示,中國當前問題在于“重發、輕輸、不管用”,在用戶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認為,“棄風棄光棄水”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個原因是,“三北”地區的能源資源豐富,但是其應用產業不發達,導致能源的產生和使用之間產生巨大的不平衡性;第二個原因是,隨著光伏風能發展起來以后,可調風調光的火電技術沒有匹配。
在解決光伏及其他新能源消納問題的路徑中,能源互聯網被業內寄予厚望。高紀凡表示,未解決棄光問題,未來要把太陽能發電、儲能、用電形成新的系統,他認為,“過去能源的用戶端完全不可控,未來能源互聯網將通過自動化,完全構建一個實時的連接體系。”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綜合處副處長李鵬表示,新能源的邊際成本低、距離用戶近、數量多而分散的特點,與能源互聯網分散化、扁平化、開放化的特點高度契合。現階段,可以重點通過能源互聯網重塑信息之間的交互方式,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電力需求側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靈活管控,進而為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創造有利條件。
能源互聯網:光伏走進千家萬戶
除了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能源互聯網對于整個能源轉型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發展能源互聯網對推動我國構建綠色協調、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再生能源對于化石能源的大規模替代,為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能源互聯網的規模化發展也為能源體制改革增添了新的動力。根據高紀凡此前的論斷,我國有1.5億戶房子適合裝太陽能,家用光伏發電潛力巨大。通過能源互聯網使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走進千家萬戶”,將會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談到具體實現路徑,在高紀凡看來,整個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是以物理的發出配用的連接,用信息來進行連接管理,最后保證能源的互聯互通、共享使用。他認為,能源互聯網有幾個階段,就像當時的互聯網一樣,有局域網、區域網、全球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現在的階段基本上還是以區域網為中心,最小叫微網,未來更大的是城市網,到省網,到全國網,最后才是全球網,肯定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高紀凡認為,要成為能源互聯網領域的領先者,基本戰略是以全球領先的光伏發電技術為基礎,要做產品創新,除了內部降低成本,還要和運營結合起來,要和產品結合起來做運營開發。他表示,“天合正在做兩萬家企業的全球合作,天合會使用云平臺、大數據平臺滲透到終端中去,所以,未來終端用戶時時刻刻都是和我們的總部連在一起的。”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