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全國各地熱浪翻涌,踐行綠色低碳成為熱議話題。8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中原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面臨雙碳減排、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以及階段性能源緊缺的發展契機。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層驅動之下,相關企業的轉型升級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TCL科技近年來通過收購中環集團強勢布局新能源光伏領域,形成以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為核心的主營業務。
8月27日,TCL科技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達845.22億元,同比增長13.6%。旗下TCL中環上半年營業收入達316.98億元,同比增長79.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29.01億元,同比增長116.33%。
業務結構優化 實現雙重并舉格局
數據顯示,近年來TCL科技順應時代變化,不斷優化業務結構。
2021年上半年,公司半導體顯示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4.92%,2022年上半年該比重下降至44.09%。相應地,公司新能源光伏業務收入從23.71%上升至37.5%。半年度報告提及,公司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產業充分發揮技術領先優勢,收入和業績貢獻占比顯著提升。
公司業務結構從以半導體顯示業務為重,到如今半導體顯示業務和新能源光伏業務雙重并舉,抗風險能力增強。
受消費電子行業低迷的影響,2022年上半年TCL科技半導體顯示業績承壓。報告期內,TCL華星實現銷售面積2249.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4%,半導體顯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72.6億元,同比下降8.81%。
但從長期來看,半導體顯示行業格局優化趨勢不變,產業集中度提升。研調機構洛圖科技的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出貨量高達8400萬片,全球市占率為67%,TCL華星穩居前三。國信證券在此前LCD行業月報中表示,“看好TCL科技等國內面板龍頭把握我國消費升級國產化的時代紅利,憑借高世代線所帶來的規模效應、成本優勢以及市場份額領先所帶來的行業話語權、定價權實現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
“據TrendForce數據,隨著面板廠商陸續開始調控產能,7月上旬55英寸及以下面板報價止跌,65英寸面板跌幅也有所收斂”,長城證券認為,“隨著面板行業接近底部,TCL科技公司作為面板龍頭行業將優先受益于行業修復。”
與此同時,TCL中環自并表以來業績持續增長,成為TCL科技盈利貢獻的重要增量。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TCL中環扣非凈利潤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98.38%、53.48%和307.56%。2022年上半年,TCL中環和TCL華星的收入體量已經接近,TCL華星的營業收入為324.3億元,TCL中環的營業收入為316.98億元。
縱橫布局新增長極 產能位于行業領先
近年來最具投資熱度的賽道是新能源和半導體。細分賽道之下,新能源光伏和半導體材料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保守情況下2025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90GW,相比2020年48.2GW,復合增速為13.3%。SEMI數據表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到643億美元,同比增長16%,創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并購TCL中環之后,TCL科技在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賽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TCL中環穿越了中國光伏產業的兩次重要下行周期,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新能源光伏產能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TCL中環晶體產能達109GW,隨著晶體寧夏銀川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產能擴張,預計2022年末公司晶體產能將超過140GW,成為全球光伏硅單晶規模第一廠商;半導體材料產能方面,2022年上半年拋光片及外延片產品出貨面積同比增長76.2%,其中8-12英寸同比增長107%,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9.9%,實現國內領先地位。
此外,在多年積累下,TCL中環實現了國內客戶全面覆蓋和國際多家頭部客戶的突破。8月12日,TCL中環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認購MAXN公司發行的5年期可轉債,后者業務覆蓋超過100個國家,遍及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和美洲,產品涉及全球光伏屋頂和電站市場。此舉對TCL中環開拓新能源光伏行業的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擁有TCL中環這一張王牌之外,TCL科技也在上半年發布公告稱,聯手協鑫集團投資電子級多晶硅和顆粒硅。8月25日,TCL科技與協鑫科技(03800.HK)合作的1萬噸/年電子級多晶硅暨10萬噸顆粒硅項目開工儀式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開工儀式上表示,TCL中環在上游與協鑫科技合作顆粒硅項目是降低綜合能耗、協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下游通過半導體多晶硅原料進一步延鏈強鏈,是強化供應穩定的必要路徑。
估值位于底部 或有較大溢價空間
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2021年3月之后,TCL科技的股價一路下跌,截至8月26日收盤,公司報收4.31元/股。而公司是否已位于歷史估值底部,可以參考上一輪股價波動周期。
在上一輪周期中,TCL科技股價低點的出現大致是在2018年底,股價高點是在2021年年初。同花順數據顯示,2018年底TCL科技的市凈率在1.2倍左右徘徊,2021年初公司市凈率高達4.5倍。
目前TCL科技的市凈率僅在1.5倍上下波動,剔除這些年來TCL科技收購中環產生的合理估值增長,可以發現,現如今公司估值所處位置更類似于2018年底時的狀況,也就是說公司目前處于歷史估值底部。
TCL科技在上一周期市凈率估值高點達到了4.5倍,遠高于公司目前市凈率,估值或具備較大提升空間。加之公司估值與市場情緒、業務發展情況息息相關,隨著市場情緒好轉,公司布局業務迅速發展,估值有望水漲船高。
7月,光大證券給予TCL科技“買入”評級。該機構指出,考慮到TCL中環光伏和半導體材料業務正處于高景氣,疊加面板行業處于周期底部,認為公司675億元的市值顯著低估。
此外,近期多家券商給予TCL中環“買入”評級。其中,浙商證券表示,公司是光伏及半導體硅片雙龍頭,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西南證券預計未來三年公司歸母凈利潤CAGR為 40.34%。
“發展光伏新能源,是TCL的重大戰略選擇。”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先在于洞見機遇,而后是排兵布陣。加速行駛在低碳道路上的TCL科技,能否在時代格局變化之下立于不敗之地,時間會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