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回顧
1H22 業績符合我們預期
公司公布1H22 業績:收入603.39 億元,同比增長127.2%,環比63.4%;歸母凈利潤122.24 億元,對應每股盈利2.72 元,同比312.2%,環比133.2%,符合我們預期。二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70.29 億元,同比增長231.8%,環比增長35.3%。
硅料業務量利齊升,1H22 硅料出貨同比增長112.5%至10.73 萬噸,市占率近30%,單晶率超99%;成本控制能力持續提升,綜合電耗同比下降13%,蒸汽消耗同比下降63%,硅粉消耗同比下降4%。電池出貨穩健增長,1H22 電池出貨21.79GW,同比增長54.6%,其中大尺寸電池出貨占比75%。PERC 電池非硅成本控制再進一步,同比下降20%。
發展趨勢
公司進軍組件環節,看好上游成本優勢支撐組件市場開拓。公司基于行業發展趨勢,在組件環節適當延伸,充分利用硅料、電池環節的成本管控和技術經驗,我們認為有望進一步獲得成本優勢。我們認為國內地面電站需求尤其受到組件價格而影響,8 月17 日,公司以1.942 元/w 報價入圍華潤3GW 組件集采i,較其他中標候選人報價低5~8 分/瓦,我們認為凸顯公司上游成本優勢,或為公司進軍組件環節的一次重要嘗試。
今年以來電池片盈利持續修復,N 型擴產選定TOPCon。得益于PERC 擴產減緩、行業需求增長,1Q22 至2Q22 公司電池單瓦盈利持續修復。同時公司PERC 產能持續向大尺寸升級,1H22 非硅成本同比下降20%進一步提升電池盈利。展望未來,公司短期一年內或選擇N 型TOPCon 技術為電池主要擴建產能,結合下游報價和預期成本,我們預計TOPCon 單瓦盈利略高于PERC。我們測算公司2022/23 年底電池產能或達到70/100GW。
硅料產能擴張,預計成本競爭優勢持續。公司硅料產能擴張按計劃穩步推進,樂山三期已于近期拿到能評,預計2023 年9 月投放。根據公司公告,包頭三期和云南二期各20 萬噸擴產即將啟動,穩步實現公司此前提出的2024-2026 年多晶硅累計年產能80-100 萬噸發展目標。隨工藝技術優化,生產能耗、物耗指標均有下降,我們認為未來通過工藝升級,智能化工廠等路徑,硅料成本仍具有一定的優化空間。
盈利預測與估值
維持2022/2023 年凈利潤224/177 億元不變。當前股價對應2022/2023 年12/15 倍P/E,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和85.00 元目標價,對應17 倍2022 年市盈率和22 倍2023 年市盈率,較當前股價有48.7%的上行空間。
風險
產能落地不及預期,光伏需求不及預期。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