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光大環境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

2025-03-26 09:49:41 新華網

3月25日,光大環境(257.HK)宣布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光大環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業績。

2024年,光大環境錄得收益約港幣302.58億元,較2023年下降6%;毛利約港幣115.36億元,較2023年下降16%;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約港幣100.75億元,較2023年下降21%;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約港幣33.77億元,較2023年下降24%;每股基本盈利為54.98港仙,較2023年下降24%。

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總收益中,運營服務收益、建造服務收益和財務收入分別占64%、19%及17%,運營服務收益占比進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大環境總資產約港幣1,860.2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4%,較2023年底下降1個百分點。手持現金約港幣80.42億元,負債水平合理,資金充裕,整體財務狀況健康。

回顧年度內,光大環境連續第14年位居“中國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榜首,位居“2024中國環境企業營收前50”榜首。連續第9年獲納入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系列,經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評估(CSA)獲得57分,遠高于24分的行業平均分。

為回饋股東支持,本公司董事會建議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2023年: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3.0港仙(2023年:每股22.0港仙)。派息比率41.8%,較2023年增加11.3個百分點。

市場拓展穩步推進

2024年,光大環境持續深耕固廢、泛水和清潔能源三大領域,鞏固傳統業務,積極探索新業務、新模式,加強產業鏈延伸與協同業務拓展,促進輕重資產業務平衡發展。

回顧年度內,投資落實新項目12個,總投資約人民幣17.64億元;新簽署各類輕資產業務合同,合同總額約人民幣18.35億元。

傳統業務方面,光大環境于垃圾發電、污水處理、光伏發電等傳統業務領域投資多個項目;新承接環衛一體化、工業廢水處理、設備供貨等輕資產服務,鞏固完善垃圾發電、工業廢水處理等優勢領域的產業鏈布局。

新業務探索方面,光大環境于廣東廣州投資建設光大環境首個儲能項目,進一步拓寬清潔能源業務范疇;在安徽蕭縣拓展光大環境首個生物質氣化項目,進一步增強生物質綜合利用能力;在江蘇常州落實光大環境首個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化利用項目,這不僅是光大環境首個電池回收利用項目,亦是國家首臺(套)成果落地標桿項目;落實沼氣凈化提純業務,搭建生物天然氣外銷渠道,進一步挖掘運營項目價值,實現協同增效;搭建虛擬電廠和電力交易平臺,完善“零碳園區+虛擬電廠”業務模式;完成首筆電量交易,開啟售電業務新領域。

國際市場方面,光大環境與烏茲別克斯坦簽署發電項目的聯合開發協議;先后于埃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簽署或中標輕資產業務,進一步推動自主研發的環保裝備、工藝包出海,深度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大環境累計投資落實環保項目604個,總投資約人民幣1,624.25億元。其中,垃圾發電項目193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5.99萬噸(含委托運營規模)。

經營質效持續鞏固

2024年,光大環境積極盤活存量業務,著力提升運營質效。

環保能源深入實施垃圾增量“十二條+前測后評”舉措,實現垃圾倉增效,平均入廠噸垃圾發電效率首次突破400千瓦時。爐渣提效舉措促進年化增收逾人民幣1億元。2個垃圾發電項目獲批調增處理費。

環保水務深入開展“五小創新”,實施效能提升合同能源管理、余氧循環利用項目,加快實施數智化轉型,試點實施“黑燈工廠”技術,取消夜班值守。5個污水處理廠獲批上調水價。

綠色環保深挖燃料本地資源化,節約相關成本,探索生物質資源化、高值化利用,加快業務轉型發展。

回顧年度內,生活垃圾處理量約5,600萬噸,較2023年增加7%;農林廢棄物處理量近770萬噸,與2023年基本持平;發電量約277億千瓦時,較2023年增加7%,供熱供氣量近600萬噸,較2023年增加37%。污水及垃圾發電項目滲濾液處理量約17.77億立方米,較2023年增加1%。

管控效能不斷提升

2024年,光大環境持續推動財務等工作的控費降本,加強風險防范,筑牢發展底板。

財務管理方面,密切關注市場窗口期,有序推進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等各類債券發行工作,發行總規模達人民幣120億元。通過置換境外高息貸款等手段,節省利息費用。加強境內外授信額度儲備工作,為經營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持。

應收賬款管理方面,針對相關工作的痛點與難點,主動對接相關國家部委,積極溝通、尋求對策。嚴格落實應收賬款“專班、臺賬、考核、激勵”的長效管控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欠款回收專項臺賬、國補確權臺賬兩張臺賬清單。2024年,應收賬款的回收率較2023年提升約7個百分點。

安全與環境管理方面,組織270位項目一把手及板塊區域中心安環管理總監參加安環管理資格認證考試,以考促學,提升相關負責人的安環履職能力。加強節假日總部現場值班值守,首推汛期、臺風防范期和重大節日假日期間的每日安全生產運營專報。2024年,未發生重傷及以上安全事故,無排放超標事件。

科技創新賦能持續發力

2024年,光大環境聚焦技術難點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成立科技委員會,整合內部科研力量,建立光大環境課題研發一盤棋,作為光大環境的科技創新中樞。

成果轉化與應用層面,實現科技成果轉化30項,涵蓋固廢處理、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助力相關項目優化成本、增效增收,降低安全風險。其中,無人打焦機的推廣消除了困擾行業30多年的安全痛點,并向外部市場提供無人打焦服務。

管理數智化提升方面,業財一體化、檔案管理、智能管理等數字化平臺的建設進展良好,數字化賦能光大環境經營管理的成效進一步顯現。推動自主研發的碳資產管理系統在光大環境系統內推廣應用,已覆蓋370多個項目,進一步提升項目碳排放數據的智能化管理,為碳排放數據披露奠定堅實基礎。

2024年,獲得授權知識產權193項,獲頒省部級以上科技榮譽獎勵超過20項,成為光大環境科技創新能力與成果的良好實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計獲授權知識產權超過2,100件。

多元生態體系鞏固提升

2024年,十多位外國政要及國家省部級領導到訪光大環境,進行交流和調研參觀,對光大環境深耕環保事業給予高度認可與支持。

行業交流方面,光大環境出席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年會、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等國家級、國際性論壇會議;參加中國環博會、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等境內外行業交流活動;在港舉辦綠色科技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積極構建“產業生態園”,持續鞏固行業影響力。

社區共融方面,圍繞世界環境日等環保主題日,推出一系列貼近社區的科普主題活動,成為構建“政企民”利益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在香港發布“綠翼計劃”,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為支持機構,通過項目考察、學生實習等活動,激發香港青少年與公眾對環保的熱忱與責任感,獲頒中國公益節“年度公益案例”獎。此外,光大環境湖南新化垃圾發電項目憑借在鄉村全面振興、助力和美鄉村建設的優秀實踐成果,獲頒“2024年度民生工程”榮譽。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眾開放項目達226個。

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對于“企業如何看待和把握當前中國環保行業的發展趨勢”這個話題,光大環境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王思聯表示:當前,環保產業迎來了一場系統性地深刻變革。

從宏觀環境來看,隨著一攬子穩經濟增量政策的推出,以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持續推進、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經濟發展新空間逐步釋放,經濟企穩回升動力持續增強,為生態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

當然,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存在一些挑戰。作為環保行業龍頭企業,光大環境將積極回應當前行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切實承擔起央企在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中應該承擔的重要使命和責任,重點推動以下幾大轉變:

一是客戶端,由To G向To G與To B并重轉變。光大環境享受To G 業務的紅利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傳統模式已不可持續。向 To B業務拓展,使客戶群體更加多元化,是順應行業發展周期,在多元化市場環境中尋求破局點和新增長點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光大環境在To B業務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比如,光大無錫能源的生物天然氣項目,為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綠色能源。下一步,光大環境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研發、市場開拓和客戶服務能力,優化管理,培養人才,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是市場端,由國內向國內與國際并重轉變。對標全球頂尖的生態環境企業,都走過由單一市場向多元市場發展的過程,也都得益于這個過程才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光大環境也不例外,全球化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光大環境在中東歐和東南亞取得了一些成績,未來必須走出項目復制的路徑依賴,有針對性地一個區域一個市場去研究、去突破、去深耕,面向多元的市場需求大力提升自身的商務和技術模式創新能力,在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中成長,加快實現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

三是產品端,由污染治理向生態資源轉變。過去,光大環境的業務模式主要聚焦在污染治理領域,通過垃圾焚燒發電等技術手段,重點解決的是污染問題,主要產品是電力。未來環保設施將不只是治理污染的工具,而是由單一垃圾發電轉向新能源化、資源化相結合,目前,光大環境在爐渣、生物油脂、供熱供汽等產品上已經取得了較大突破,(正在探索培育生物質制氫、制綠醇、生物航油、秸稈制糖等新興業務)同時,光大環境還面向市場積極開發無廢城市、零碳園區建設解決方案,提供“一攬子”“一站式”綜合服務。

四是運營端,由標桿引領向系統提升轉變。“運營為王”早已成為行業共識。過去,光大環境通過垃圾統籌、垃圾倉管理、提升自動化水平等手段提升運營效益,打造了不少精細化管理的標桿項目。為進一步提升運營效能,光大環境發揮規模、技術和人才優勢,在系統提升上下功夫。僅集中招標采購一項,每年就可節約近1億元成本。江蘇無錫、貴州織金等項目,光大環境接手前因各種原因一度陷入困境,并入后通過優化管理、技術支持、選派骨干等方式,短期就實現了扭虧為盈,也成為了環保標桿。未來,光大環境將進一步鞏固精細化管理優勢,加快標準化建設,讓“最佳實踐”成為標準、共識與統一行動。

五是技術端,由技術研發向價值創造轉變。技術是環保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光大環境經過多年的積累,擁有自己的研究院、規劃院、設計院等科研機構,還有裝備制造公司,擁有730余名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專業人才,以及2040項專利,未來將重點圍繞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要求,培育和打造環保新質生產力。當前,光大環境正在整合產業鏈上下游頭部企業資源、科研院校創新資源,以行業龍頭企業的擔當,爭創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六是資本端,由傳統融資向多元資本運作轉變。隨著環保行業邏輯的深刻變革,光大環境在技術研發、設備升級以及并購重組等領域的資金需求更加多元,資本運作能力在企業綜合競爭力中的作用也愈加凸顯。近年來,光大環境依托光大集團的產融協同優勢,在綠色金融、科技金融領域積極探索,利用ABS/ABN、公募REITs、碳中和債等金融工具,顯著提升了資金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為了回報投資者,今年光大環境和旗下的光大水務都提升了派息率。作為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領軍企業,光大環境下一步還要持續強化資本運作能力,更加突出對投資者的回報,同時也為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資本保障。

七是產業端,由平臺互惠向生態共生轉變。一段時期以來,光大環境積極發揮平臺作用,在與各級政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各類社會組織的合作中實現了互惠互利。未來,光大環境要進一步發揮在市場布局、資本運作、科技創新、人才儲備方面的優勢,面向“雙碳”目標各細分領域,與官產學研媒開展更深入更廣泛的合作,通過價值共創與共享形成有機的共生關系,在持續的價值創造中引領行業發展,打造高質量朋友圈,真正實現共贏共生、共建共享,切實達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