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機遇:歐美等海外市場鋰電池需求快速增長,但其本土企業供應能力不足,這為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提供了機遇。預計至2030年,全球鋰電池需求有望增長超1000GWh,期間年均復合增速達10%;分區域來看,中國、歐洲、美國是最大鋰電池消費市場。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在主要鋰電池及其材料領域出貨量占比超60%,中國鋰電池產業在規模、成本、技術等方面領先,具備全球競爭力。歐美是除中國外最大鋰電池市場且保持快速增長,但其本土企業供應能力不足,這為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提供了機遇。
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現狀:短期內以直接出口為主,預計2025-2027年海外產能逐步釋放;歐洲、東南亞是海外布局的主要目的地。直接出口方面,2024年中國動力(22.700, 1.00, 4.61%)和儲能電池出口量197GWh,占總銷量的19.0%。2024年中國鋰電池出口總額611億美元,主要出口至歐洲、美國、日韓和東南亞,出口額占比分別為37.2%、25.1%、10.0%、8.9%,合計81.2%;2024年中國電池材料出口總額33億美元,主要出口至日韓、歐洲、東南亞、美國,出口額占比分別為46.7%、31.1%、9.6%、7.8%,合計95.2%。海外布局方面,布局方式包括投資建廠(全資或合資)、技術授權兩種;歐洲和東南亞是中國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海外建廠的首選地;美國建廠門檻高,雖然已有企業前往布局,但目前規劃產能小、中國企業持股比例低(或采用技術授權模式)。
政策對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影響分析:IRA和關稅政策造成美國市場進入門檻極高,歐盟新電池法或將推動鋰電池和材料企業前往歐盟建廠。歐洲和美國作為全球主要鋰電池消費市場,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扶持本土鋰電池產業發展,這些政策對中國鋰電池產業鏈企業出海節奏、方式、策略等造成顯著影響。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對動力電池企業背景做出要求,中國動力電池直接出口或在美國投資建廠都難以實施;直接出口到美國的電池以儲能電池為主,2024年以來美國對鋰電池多次加征關稅,中國儲能電池在美已基本不具備競爭力。歐盟:歐盟新電池法對電池碳足跡做出規定,降低電池碳足跡的重要途徑是降低電力碳足跡。中國火電占比約65%,電網的電力碳足跡高于歐洲國家,在歐盟新電池法碳足跡計算規則(當前為草案階段)下處于不利地位。歐盟新電池法可能迫使中國鋰電池及電池材料產能向歐盟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國家遷移。
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前景分析:(1)歐洲有望成為中國鋰電池產業出海的主要目標市場,為滿足歐盟新電池法要求,企業需前往歐盟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區域建廠;(2)短期內美國市場進入門檻極高,技術授權或成為重要方式;(3)東南亞等地建廠或轉口貿易雖仍有優勢但需警惕美國對其繼續加征關稅的風險;(4)中東、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有望帶來出海新增量。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