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月度分析會上,針對媒體提出的有關外資、合資品牌紛紛轉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外資、合資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力,側面表明這些品牌重視中國市場,看好中國汽車的一些基礎生產能力,比如電池的生產;同時必須承認的是,一些外資品牌,比如大眾、通用等在技術實力方面確實優于北汽、上汽等國產品牌,中國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還處于試點、摸索階段,還不完全成熟,需要和這些品牌進行技術方面的合作。因此,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害怕被這些品牌搶占市場份額就阻止它們進入市場,這對我們自身發展也是不利的。
同時,董揚還強調,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于鼓勵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考慮,隱性實施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城市與城市之間,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共同合作,誰都不應為了一己私利分割市場。
在談到新能源汽車新一輪補貼政策遲遲未能出臺時,董揚表示,政府也在綜合多方考慮,爭取各方利益都能最大化,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而一些外資、合資品牌也會適當的從中獲益。
據悉,新能源汽車新一輪補貼政策方向和主體內容已經確定,不久將出臺,以對接去年底到期的2009版補貼政策,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邁入商業化大規模推廣階段,而作為核心領域的鋰電池亦可獲益。據業內人士表示,2013版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最大變動是將不再按技術路線來劃分,而是根據節油率劃分為16個檔次,補貼下限為3000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 曹吉生